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故山登第去,不似旧归难。
帆卷江初夜,梅生洞少寒。
采薇留客饮,折竹扫仙坛。
名在仪曹籍,何人肯挂冠。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红尘、返璞归真的生活态度。"故山登第去,不似旧归难"表明诗人对返回山中的茅屋感到坦然,可能是因为内心的平和与满足。"帆卷江初夜,梅生洞少寒"则是在描绘诗人归隐生活的情景,帆船在江上行驶,夜色降临之时,梅花已经开放,而山洞里的寒冷也减轻了。
"采薇留客饮,折竹扫仙坛"两句展示了诗人与朋友相聚的温馨场景。他们一起采集野生的薇菜,留住旅途中的客人共享美酒,同时用竹子清扫供奉神灵的坛台,这些行为体现了一种返璴归真的生活态度。
"名在仪曹籍,何人肯挂冠"则是在表达诗人对功名利禄的超脱。"名在仪曹籍"意味着名字被记录在朝廷的官员名册上,而"何人肯挂冠"则是说很少有人愿意放弃官职和荣誉来追求简单的生活。这两句诗表明,即便是在世俗社会中有所成就,但诗人仍选择了脱离尘嚣,追寻内心的宁静。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对隐逸生活的渴望,展现了一种超然物外、返璞归真的高洁情操。
不详
恩沾谴雪几人同,归宰湘阴六月中。
商岭马嘶残暑雨,席帆高挂早秋风。
贡名频向书闱失,飞檄曾传朔漠空。
西省尚嗟君宦远,水鸡啼处莫听鸿。
积雪没兰溪,邻州望不迷。
波中分雁宿,树杪接猿啼。
婺女家空在,星郎手未携。
故山新寺额,掩泣荷重题。
缑山明月夜,岑寂隔尘氛。
紫府参差曲,清宵次第闻。
韵流多入洞,声度半和云。
拂竹鸾惊侣,经松鹤对群。
蟾光听处合,仙路望中分。
坐惜千岩曙,遗香过汝坟。
微生祖龙代,却思尧舜道。
何人仕帝庭,拔杀指佞草。
奸臣弄民柄,天子恣衷抱。
上下一相蒙,马鹿遂颠倒。
中国既板荡,骨肉安可保。
人生贵年寿,吾恨死不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