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次洋州寓居郝氏林亭

举目纵然非我有,思量似在故山时。

鹤盘远势投孤屿,蝉曳残声过别枝。

凉月照窗欹枕倦,澄泉绕石泛觞迟。

青云未得平行去,梦到江南身旅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翻译

抬头所见虽非我所有,思绪却仿佛回到了故乡的山间。
白鹤展翅远飞趋向孤独的小岛,蝉拖着余音飞过另一树枝。
凉月映照窗前,倚着枕头感到疲倦,清澈的泉水绕过石头,饮酒的节奏缓慢。
无法平步青云,梦中到了江南,身体却依然在旅途漂泊。

注释

举目:抬头看。
非我有:不属于我。
思量:思考,思念。
故山:故乡的山。
鹤盘:白鹤盘旋。
远势:远处的姿态。
投孤屿:飞向孤独的小岛。
蝉曳:蝉拖着。
残声:余音,将尽的叫声。
过别枝:飞过另一树枝。
凉月:清冷的月光。
照窗:映照窗户。
欹枕:斜倚着枕头。
倦:疲倦。
澄泉:清澈的泉水。
绕石:环绕石头。
泛觞:古代文人饮酒游戏,酒杯顺流而下,停在谁面前谁就饮酒。
迟:缓慢。
青云:比喻高官显爵,这里指仕途顺畅。
未得:没有能够。
平行去:平步青云,顺利晋升。
梦到:在梦中到达。
江南:泛指南方家乡。
身旅羁:身体在旅途漂泊,形容身处异乡。

鉴赏

诗人以精妙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别离之愁、旅行之思的图景。首句“举目纵然非我有”,表达了诗人面对自然景观时的心态——虽有美景,却无法占为己有,反映出一种超脱物外的淡泊情怀。

接着,“思量似在故山时”则透露出诗人的思念之深,他的心仿佛仍停留在过去熟悉的山川之中,表达了对往昔时光的无限留恋。这里的“故山”,不仅是自然景观的代称,更承载着诗人对故土、家园的怀念。

第三句“鹤盘远势投孤屿”描绘了一幅孤独的鹤在远方飞翔,选择孤岛栖息的情景。这里,“鹤”常被赋予高洁独立的象征意义,而“孤屿”则强化了这种孤独与疏离之感。

第四句“蝉曳残声过别枝”,通过细腻描写蝉翼轻拂树叶,发出微弱声音,传达了一种别离时的情感余味。蝉的叫声在古代文学中常象征着秋意、凄凉与寂寞。

第五句“凉月照窗欹枕倦”,则描绘了诗人夜晚独处时,面对清冷的月光,不由自主地感到疲惫和思念。这里,“凉月”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带有几分寒意的氛围。

第六句“澄泉绕石泛觞迟”,通过水流绕过石头,声音回荡,传达了一种悠然自得的情趣。然而,这种自然之声与诗人内心的寂寞形成对比,更凸显了他的孤独感。

第七句“青云未得平行去”,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由旅行的渴望,但却受到现实条件的限制,无法如愿以偿。这里,“青云”象征着遥远而又自由的理想之旅。

最后一句“梦到江南身旅羁”,则透露了诗人在异乡客地时,不禁梦到了家乡——江南。他的心灵虽然被现实囿困,但精神却能在梦中飞翔,寻找到一种心理上的慰藉。

综观全诗,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和内心感受的真挚表达,展现了自己对于故乡的深切思念,以及在旅途中的孤独与寂寞。同时,这首诗也反映出诗人超脱世俗、追求自由的心境。

收录诗词(341)

方干(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擅长律诗,清润小巧,且多警句。其诗有的反映社会动乱,同情人民疾苦;有的抒发怀才不遇,求名未遂的感怀。文德元年(888年),客死会稽,归葬桐江。门人相与论德,谥曰“玄英先生”,并搜集他的遗诗370余篇,编成《诗集》传世。《全唐诗》编有诗6卷348篇。宋景佑年间,范仲淹守睦州,绘像于严陵祠配享

  • 号:玄英
  • 籍贯:睦州青溪(今淳安)
  • 生卒年:809—888

相关古诗词

旅次钱塘

此地似乡国,堪为朝夕吟。

云藏吴相庙,树引越山禽。

潮落海人散,钟迟秋寺深。

我来无旧识,谁见寂寥心。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晓角

画角吹残月,寒声发戍楼。

立霜嘶马怨,攒碛泣兵愁。

燕雁鸣云畔,胡风冷草头。

罢闻三会后,天迥晓星流。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朔管

寥寥落何处,一夜过胡天。

送苦秋风外,吹愁白发边。

望乡皆下泪,久戍尽休眠。

寂寞空沙晓,开眸片月悬。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海石榴

亭际夭妍日日看,每朝颜色一般般。

满枝犹待春风力,数朵先欺腊雪寒。

舞蝶似随歌拍转,游人只怕酒杯乾。

久长年少应难得,忍不丛边到夜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