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阳台五首(其五)

蜀锦桃绯,湘罗柳碧,紫丁香动参差。

消几番寒,东风展尽芳菲。

寻春只盼清明到,到清明、能再多时。

算句留、自擘蛮笺,自熨新词。

天涯总少流莺信,但鸦啼鹊噪,略解相思。

况是雕梁,难容燕子栖迟。

东栏倚尽斜阳影,有谁怜、鬓已成丝。

对芳尊、万种温存,只有花知。

形式: 词牌: 高阳台

鉴赏

这首《高阳台五首(其五)》由清代诗人李慈铭所作,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日的景象与诗人内心的感慨。

开篇“蜀锦桃绯,湘罗柳碧,紫丁香动参差”,以绚烂的色彩勾勒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景图,桃花如锦,柳色如罗,紫丁香随风摇曳,展现出春天的繁华与生机。接着,“消几番寒,东风展尽芳菲”一句,巧妙地将季节的更替与自然界的复苏联系起来,春风拂过,万物复苏,芳菲满园。

“寻春只盼清明到,到清明、能再多时”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期待与珍惜,清明时节的到来,意味着春天的美好时光还能延续,充满了对美好时光的憧憬。

“天涯总少流莺信,但鸦啼鹊噪,略解相思”则转而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相思之情。在辽阔的天地间,似乎只有乌鸦和喜鹊的啼鸣声,它们或许能稍稍缓解诗人的相思之苦,但这种安慰显得微不足道。

“况是雕梁,难容燕子栖迟”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情感,雕梁画栋虽美,却难以留住燕子的停留,暗示了诗人内心的空虚与寂寞。

“东栏倚尽斜阳影,有谁怜、鬓已成丝”描绘了诗人独自倚靠在东栏边,夕阳的余晖洒在身上,白发苍苍,无人怜惜的凄凉情景,表达了岁月流逝、青春不再的感慨。

最后,“对芳尊、万种温存,只有花知”以花为喻,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渴望被理解的情感,只有花朵似乎能感受到他的温存与情感。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沉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美景的欣赏、对时光易逝的感慨以及内心的孤独与相思之情,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是一首富有深意的佳作。

收录诗词(325)

李慈铭(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著名文史学家。初名模,后改今名,字爱伯,室名越缦堂。会稽(今浙江绍兴)西郭霞川村人。光绪六年进士,官至山西道监察御史。数上封事,不避权要。日记三十余年不断,读书心得无不收录。学识渊博,承乾嘉汉学之余绪,治经学、史学,蔚然可观,被称为“旧文学的殿军”

  • 字:式侯
  • 号:莼客
  • 籍贯:晚年自署越缦老
  • 生卒年:1830~1894

相关古诗词

湘春夜月

又天涯,暮窗疏雨潇潇。

忍把旧根新愁,都付与檀槽。

谁分泪痕罗帕,自玉容人去,湿到今朝。

只梦中指点,荒坟吊鴂,暗户悬蛸。

何堪更忆,枇杷旧巷,凉月单宵。

鬓影凄凉,应只对、空床尘积,破屋灯摇。

沈郎老矣,憾人天、绮语都消。

算赢得、向长安倦旅,重翻恨谱,添诉无聊。

形式: 词牌: 湘春夜月

卸街行

长安秋色来无际,雁未到,虫吟砌。

凄清庭院叶声中,偏搅初凉天气。

孤灯摇幌,乱书堆案,一桁帘垂地。

飘零作客三千里,顾鬓影,人憔悴。

空阶点滴雨声寒,领略贫家滋味。

满湖菱角,绕门荷叶,何日寻归计。

形式:

忆旧游

恁茸衫款段,独访玄都,日澹沙晴。

休说长生事,但丹霞灶冷,烟袅幡青。

天风猛撼铃铎,烛乱露坛星。

只玉格金函,玲珑雾阁,深琐层清。

西游几经岁,又几劫开皇,鹤化无声。

记得蓬莱境,便雪山冰海,花树都春。

何况帝城佳气,阆苑接仙禽。

还目极斜阳,林尖寺塔衔暮云。

形式: 词牌: 忆旧游

探春慢

叶矗春纤,苞团玉洁,酝得冰心如许。

吹气难胜,扶头有恨,小试凌波微步。

不识东风态,天寒无语。

也应独立消魂,人间何事尘污。可是前生瑶侣。

恁量水添香,换他妩媚。

暂启重帘,绮钱低映,留得银蟾来驻。

还惜亭亭影,怕清绝、无人为主。

历历星霜,持裙莫便归去。

形式: 词牌: 探春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