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白花

阳春二三月。杨柳齐作花。春风一夜入闺闼。

杨花飘荡落南家。含情出户脚无力。

拾得杨花泪沾臆。秋去春还双燕子。

愿衔杨花入窠里。

形式: 乐府曲辞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里杨柳花开的美景以及随之而来的杨花飘落的情景,充满了细腻的情感和自然的韵律。

首句“阳春二三月”,点明了时间背景,正值春季,万物复苏。接着“杨柳齐作花”一句,生动地展现了杨柳在春日里竞相绽放的景象,营造了一幅生机勃勃的画面。

“春风一夜入闺闼”将春风拟人化,赋予其生命,形象地描绘了春风悄悄地吹进闺房,带来了春天的气息。而“杨花飘荡落南家”则通过杨花的飘落,进一步渲染了春天的氛围,同时也暗示了季节的更替与生命的循环。

“含情出户脚无力”一句,通过女子的动作细节,展现了她对春天的期待与喜爱,同时也流露出一丝淡淡的忧愁。女子想要出门欣赏春景,却因某种原因脚步沉重,无法轻易迈出,这种情感的微妙变化,增加了诗歌的层次感。

“拾得杨花泪沾臆”则是对女子情感的进一步深化,她不仅为春天的到来感到欣喜,也为杨花的短暂与易逝而感到伤感,泪水沾湿了胸口,表达了她内心深处的复杂情感。

最后,“秋去春还双燕子。愿衔杨花入窠里”以双燕子的回归作为结尾,既呼应了开头的春天主题,又寄托了诗人对于美好事物永恒不变的向往。燕子愿意再次衔着杨花回到巢中,象征着对美好记忆的珍藏与怀念,也寓意着生命与自然的循环不息。

整首诗通过对春天景色的细腻描绘和人物情感的巧妙刻画,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以及对生命流转的深刻感悟,语言流畅,情感真挚,是一首富有诗意的佳作。

收录诗词(706)

无名氏(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化胡歌七首(其一)

我往化胡时,头载通天威。

金紫照虚空,燄燄有光晖。

胡王心懭戾,不尊我为师。

吾作变通力,要之出神威。

麾月使东走,须弥而西颓。

足踏乾川桥,日月左右回。

天地昼暗昏,星辰牙差驰。

众灾竞地起,良医绝不知。

胡王心怖怕,叉手向吾啼。

作大慈悲教,化之渐微微。

落簪去一食,右肩不著衣。

男曰忧婆塞,女曰忧婆夷。

化胡今宾服,游神于紫微。

形式: 古风

化胡歌七首(其二)

我在舍卫时。约敕瞿昙身。汝共摩诃萨。

赍经教东秦。历落神州界。迫至东海间。

广宣至尊法。教授聋俗人。与子威神法。

化道满千年。年终时当还。慎莫恋中秦。

致令天气怒。太上踏地瞋。寺庙崩倒澌。

龙王舐经文。八万四千弟子。一时受大缘。

轮转五道头。万元一升仙。吾子三天上。

悯子泪流连。念子出行道。不能却死缘。

不能陵虚空。束身入黄泉。天门地户塞。

一去不能还。虽得存禋嗣。使子常塞心。

逆天违地理。灾考加子身。神能易生死。

由子行不真。三十六天道。终卒归无形。

我身西化时。登上华狱山。举目看昆仑。

须弥了了悬。矫翼履清虚。倏忽到西天。

但见西王母。严驾欲东旋。玉女数万千。

姿容甚丽妍。天姿绝端严。齐执皇灵书。

诵读仙圣经。养我同时姝。将我入天庭。

皇老东向坐。身体皦然明。授我仙圣道。

接度天下贤。

形式: 古风

化胡歌七首(其三)

我昔西化时。登上华狱山。北向视玄冥。

秦川荡然平。汉少杂类多。不信至真言。

吾后千馀年。白骨如丘山。尸骸路草野。

流血成洪渊。不忍见子苦。故作大秦吟。

哀叹二十颂。以示通中贤。见机降时世。

不值苦以辛。

形式: 古风

化胡歌七首(其四)

我昔化胡时,西登太白山。

修身岩石里,四向集诸仙。

玉女檐浆酪,仙人歌玉文。

天龙翼从后,白虎口驰刚。

玄武负钟鼓,朱雀持幢幡。

化胡成佛道,丈六金刚身。

时与决口教,后当存经文。

吾升九天后,克木作吾身。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