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王太博出镇桂林

主上求人镇大藩,桂林虽远莫嗟叹。

薛能嘉树非真命,韩愈潮阳是谪官。

甘雨将沾蛮草润,仁风先扫瘴烟残。

龙钟不得相随去,愿寄州图枕石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翻译

皇上寻求人才镇守边疆,即使桂林路途遥远也不必唉声叹气。
薛能虽有佳木并非天命所归,韩愈被贬到潮阳也是官场失意。
甘霖将要滋润蛮荒之地,仁德之风先驱散瘴气的余孽。
年迈体衰不能随行,但愿将此地美景寄寓在画卷中,每日枕石欣赏。

注释

主上:指皇帝。
大藩:边疆重镇。
嗟叹:叹息。
薛能:历史人物,此处代指有才之人。
真命:命中注定的贵人。
韩愈:唐代著名文学家,曾被贬潮阳。
谪官:被贬谪的官员。
甘雨:及时雨,比喻恩泽。
蛮草:南方的草木。
仁风:仁爱的风气。
瘴烟:热带湿热地区特有的有毒雾气。
龙钟:形容年老体弱。
州图:描绘州县的地图。
枕石:以石为枕,象征隐居生活。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魏野为好友王太博出镇桂林所作的送别诗。诗中表达了对友人的鼓励和祝福,同时也寓含了对友人此次重任的期许。

首句“主上求人镇大藩”,点明了王太博被委以重任,前往桂林这样的边疆重镇,暗示朝廷对其寄予厚望。接着,“桂林虽远莫嗟叹”劝慰友人不必因路途遥远而唉声叹气,暗示此行意义重大。

“薛能嘉树非真命,韩愈潮阳是谪官”这两句引用典故,薛能虽有才华,但未得重用,而韩愈也曾被贬潮阳,以此表明即使面临困境,也应坚韧不拔,视之为磨砺的机会。诗人希望王太博能如薛能般坚守,如韩愈般有担当。

“甘雨将沾蛮草润,仁风先扫瘴烟残”运用比喻,形容王太博的政绩如同甘霖滋润蛮荒之地,仁德之风能驱散瘴疠之气,展现了对友人治理地方的期待和信心。

最后两句“龙钟不得相随去,愿寄州图枕石看”,表达了诗人因年迈无法随行的遗憾,只能寄望于友人将桂林的治理情况通过书信告知,自己则愿在家中静观其成,期待好友在边疆建功立业。

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友人的激励,又有对友情的珍视,展现了古代文人士大夫对于国家和朋友的深情厚谊。

收录诗词(395)

魏野(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求仕进,自筑草堂,弹琴赋诗其中。真宗大中祥符四年,帝祀汾阴,与表兄李渎同被举荐,上表以病辞,诏州县常加存抚。与王旦、寇准友善,常往来酬唱。为诗精苦,有唐人风格,多警策句。有《东观集》、《草堂集》

  • 字:仲先
  • 号:草堂居士
  • 籍贯:陕州陕县
  • 生卒年:960—1020

相关古诗词

送王太博抽赴阙

宪府吾皇注意偏,君今应诏合居先。

蛾眉班缀千官上,廌角威扬万乘前。

贵戚望风从此日,贫交披雾是何年。

难忘枉驾相辞处,草屋门开雪满天。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送王太博知建昌军

莫叹三山隔五云,建昌境好说纷纷。

虽然尚作贫才子,犹免潜呼老使君。

远逐朱轮输雁阵,闲亲画舸羡鸥群。

棠郊独恨分携后,高论何时得再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送王迁归青社

此别重伤情,寒天二十程。

弟分微禄送,儿逐蹇驴行。

雪蔽千山色,冰含万水声。

何时再相见,去去海边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送王秘丞赴阙

诏下儒中选将臣,众推何处避君恩。

图书官职人间美,斧钺威权阃外尊。

兰省交朋迎适愿,棠郊寒士送销魂。

功成伫听居藩翰,肯忆渔樵在水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