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雪

温风吹破腊,留雪恼新春。

信逐残梅到,花从半夜匀。

旋消微覆瓦,狂下亦欺人。

压竹时闻落,埋萱久未伸。

山川濛不解,楼观洗成新。

拥褐僧方睡,开门客屡嚬。

爨烟知岁稔,履迹笑吾贫。

畦冻初生韭,泥融正卖薪。

寒鱼争就汕,烛酒颇无巡。

预喜田宜麦,槃餐饼饵频。

形式: 排律 押[真]韵

翻译

温暖的风吹散了腊月的严寒,留下白雪装点新春的景色。
信使随着残余的梅花送到,花朵在半夜均匀地绽放。
雪花迅速消融,轻覆瓦片,即使狂舞也令人惊讶。
积雪压着竹枝,不时听到落雪声,萱草长久被雪覆盖无法舒展。
山川大地在雪后显得朦胧不清,楼台在新雪中焕然一新。
僧人裹着粗布衣裳正在熟睡,开门的客人因寒冷而皱眉。
炊烟袅袅升起,显示出年景丰收,而我足迹踏过的地面反映出生活的清贫。
菜园里的韭菜因冷冻而刚刚发芽,湿润的泥土中薪柴正待售卖。
寒冷的鱼儿争先恐后地游向水面,饮酒取暖,宴席上酒杯交错不多。
提前为田间的麦子丰收感到欣喜,频繁地准备着盘餐和饼饵。

注释

温风:暖风。
腊:腊月。
恼:装点。
残梅:残余的梅花。
匀:均匀。
旋消:迅速消融。
欺人:令人惊讶。
压竹:积雪压着竹枝。
伸:舒展。
山川濛:山川朦胧。
楼观:楼台。
拥褐:裹着粗布衣裳。
屡嚬:多次皱眉。
爨烟:炊烟。
岁稔:丰收。
畦冻:菜园冻结。
卖薪:售卖薪柴。
寒鱼:寒冷的鱼。
巡:交错。
田宜麦:麦子丰收。
频:频繁。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苏辙的《春雪》,描绘了春天初临时的一场雪景。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春风吹破冬雪,残梅与新雪共存的景象,以及雪后清新如洗的山川楼阁。他观察到雪落在瓦上、竹枝间,以及对农民生活的影响,如炊烟袅袅预示丰收,雪后菜地韭菜新生,卖薪者趁泥融忙碌。诗中还融入了诗人的情感,如僧人拥褐而眠,开门见雪的客人皱眉,以及诗人自己对生活的朴素期待。整首诗富有生活气息,展现出春天雪后的喜悦和希望。

收录诗词(1852)

苏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 字:子由
  • 籍贯: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 生卒年:1039—1112年

相关古诗词

送王恪郎中知襄州

魏公德业冠当年,汝守威名竦汉边。

将相传家俱未远,子孙到处各推贤。

风流最喜君真似,符竹连分政得专。

岘首重寻碑堕泪,习池还指客横鞭。

逃亡已觉依刘表,寒俊应须礼浩然。

当有郡人知古意,拦街齐唱接篱篇。

形式: 排律 押[先]韵

送张师道杨寿祺二同年

故国多贤俊,登科并弟兄。

重来旧游处,两见近题名。

冉冉须堪把,骎骎岁可惊。

孤辕已南向,疋马复西征。

入峡猿应苦,还荆雁已鸣。

喜从元帅幕,官职渐峥嵘。

形式: 排律 押[庚]韵

送李昭叙移黎阳都监归洛省亲

与君非旧识,倾盖便相亲。

共事林泉郡,忘归南北人。

煮茶流水曲,载酒后湖漘。

未觉游从厌,空惊别恨新。

濒河今重地,知己旧元臣。

洛下闻鸡犬,家书不浃旬。

西还倚门罢,北渡羽书频。

忠孝传家事,风流待一振。

形式: 排律 押[真]韵

送苏公佐修撰知梓州

乘轺旧西蜀,出镇复东川。

父老知遗爱,壶浆定满前。

江山昔年路,旄节异邦权。

望重朝中旧,疆分剑外天。

岁登无猛政,蛮服罢防边。

去国身虽乐,忧时论独坚。

孤诚抱松直,汇进比茅连。

我亦相从逝,疏狂且自全。

形式: 排律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