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怀示儿辈

穷处幽人乐,徂年烈士悲。

归田曾有志,责子且无诗。

旧恨王夷甫,新交蔡克儿。

渊明去我久,此意有谁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翻译

在偏僻的地方隐士感到快乐,度过岁月的有志之士却感到悲伤。
早年我就有过归隐田园的愿望,如今却连责备儿子的诗也写不出来了。
旧日的遗憾像王夷甫那样,新结识的朋友是蔡克儿那样的人。
陶渊明离我而去已经很久了,这种心情又有谁能理解呢?

注释

穷处:偏远的地方。
幽人:隐士。
徂年:逝去的岁月。
烈士:有志之人。
归田:归隐田园。
曾有志:早年的愿望。
责子:责备儿子。
无诗:写不出诗。
旧恨:过去的遗憾。
王夷甫:西晋名士,以清谈著名,但未能实现治国理想。
新交:新认识的朋友。
蔡克儿:具体人物,可能是诗人所欣赏的新朋友。
渊明:陶渊明,东晋著名隐士。
去我久:离开我已经很久。
此意:这种心情。
谁知:谁能理解。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感怀示儿辈》,表达了诗人身处困境时内心的感慨。首句“穷处幽人乐”描绘了在困厄中仍能自得其乐的隐士心境,暗示了诗人对清静生活的向往。然而,“徂年烈士悲”又透露出时光流逝,壮志未酬的悲凉,显示出词人作为有抱负的士人的无奈。

“归田曾有志”表达了诗人早年就有退隐田园的愿望,但现实与理想相悖,流露出一种深深的遗憾。“责子且无诗”则寓言于事,抱怨孩子们未能理解他的心情,缺乏诗词来表达情感,反映出他对后代的期待和失落。

后两句“旧恨王夷甫,新交蔡克儿”借典故抒发感慨,王夷甫是西晋名士,以清谈误国闻名,诗人借此暗指自己虽有志向却不得施展;而“新交蔡克儿”则可能指的是朋友间的疏离,暗示了世态炎凉。最后,“渊明去我久,此意有谁知”借用陶渊明的典故,表达对田园生活的深深怀念以及无人理解自己情怀的孤独。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个人境遇的感慨,又有对社会现实的批判,体现了辛弃疾一贯的忧国忧民和壮志未酬的复杂情感。

收录诗词(762)

辛弃疾(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 籍贯:历城(今山东济南)
  • 生卒年:1140-1207

相关古诗词

新年团拜后和主敬韵并呈雪平

已把年华逊得翁,满前依旧祖遗踪。

谢家固不多安石,阮氏还能几嗣宗。

今是昨非当谓梦,富妍贫丑各为容。

修然白发犹何事,祇好三人自一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

题鹤鸣亭(其一)

种竹栽花猝未休,乐天知命且无忧。

百年自运非人力,万事从今与鹤谋。

用力何如巧作凑,封侯原自曲如钩。

请看鱼鸟飞潜处,更有鸡虫得失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题鹤鸣亭(其三)

林下萧然一秃翁,斜阳扶杖对西风。

功名此去心如水,富贵由来色是空。

便好洗心依佛祖,不妨强笑伴儿童。

客来閒说那堪听,且喜新来耳渐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题鹤鸣亭(其二)

莫被閒愁挠太和,愁来只用暗消磨。

随流上下宁能免,惊世功名不用多。

閒看蜂衙足官府,梦随蚁斗有干戈。

疏帘竹簟山茶碗,此是幽人安乐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