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辅邀饮新醅予与陈用宾老辄先醉座上分韵得水字

朔风号枯林,吹寒入肌髓。

江湖客影孤,况复怀万里。

白战不持铁,何以破愁垒。

惟有无功乡,岁暮足可恃。

良朋邀我游,瓦盘列山卉。

轧轧鸣珠泉,滟滟浮翠蚁。

初疑变气候,渐觉忘我尔。

一觞复一觞,颓然两衰齿。

桓桓诸少年,互爵方未已。

虽醉不敢哗,谐谈亦书史。

所以柴桑翁,浊醪有妙理。

我渴梦西泠,攀条嚼冰蕊。

醒来步虚廊,天空月在水。

形式: 古风

翻译

北风吹过枯树林,寒冷刺骨深入骨髓。
漂泊江湖的影子孤单,更何况心怀万里远游。
不用铁器作战,如何能击破忧郁的壁垒?
只有那无功的故乡,年末时分足以依靠。
好友邀请我出游,酒桌上摆满了山野花卉。
泉水滚动如珠,翠绿的酒液上浮着泡沫。
起初怀疑天气变化,渐渐沉浸其中忘我。
一杯又一杯,衰老的身体摇摇晃晃。
强壮的青年们,互相敬酒还未停歇。
即使醉了也不敢喧哗,交谈中也涉及历史典故。
这就是柴桑翁,从浊酒中领悟出深奥的道理。
我因渴望而梦到西湖,攀枝嚼着冰晶般的花蕊。
醒来后走在虚幻的走廊,天空中的月亮倒映在水中。

注释

朔风:北风。
号:呼啸。
枯林:干枯的树林。
肌髓:身体深处。
江湖客:漂泊在外的人。
愁垒:忧郁的心情。
无功乡:故乡。
瓦盘:粗陋的酒杯。
山卉:山间的花草。
轧轧:水流声。
滟滟:波光粼粼。
变气候:天气突变。
颓然:疲惫的样子。
桓桓:威武的样子。
互爵:互相敬酒。
妙理:深奥的道理。
西泠:西湖。
冰蕊:冰晶般的花蕊。
步虚廊:虚幻的走廊。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林景熙的作品,描绘了冬日朔风中诗人与友人王德辅共饮新酿的情景。首句“朔风号枯林,吹寒入肌髓”形象地刻画了寒冷刺骨的北风吹过干枯树林的场景,诗人内心也因思乡之情而倍感孤寂。接着,“江湖客影孤,况复怀万里”进一步表达了诗人的漂泊之感和对远方故乡的思念。

诗人感叹自己没有武器(“白战不持铁”)来对抗内心的愁绪,但想到家乡的温暖,便有了依靠。随后,友人邀请他游赏,瓦盘上陈列着山野花卉,清泉声中,酒杯交错,诗人起初怀疑天气变化,但在饮酒交谈中逐渐忘却烦恼。他们边喝边聊,尽管年事已高,仍尽兴畅饮。

宴席上,年轻人们热烈举杯,虽然微醉,但仍保持文雅,谈论的内容既有历史典故,也有现实话题。诗人借此感慨,如同陶渊明那样,即使在浊酒中也能体悟到生活的真谛。他甚至梦见自己在西泠汲取冰雪,醒来后漫步虚廊,欣赏着天空倒映在水中的明月,心境悠然。

整首诗通过描绘冬夜饮酒的场景,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以及在逆境中寻求慰藉的心境,体现了宋诗的淡泊与豁达。

收录诗词(312)

林景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作德阳,南宋末期爱国诗人。咸淳七年(公元1271年),由上舍生释褐成进士,历任泉州教授,礼部架阁,进阶从政郎。宋亡后不仕,隐居于平阳县城白石巷。等曾冒死捡拾帝骨葬于兰亭附近。他教授生徒,从事著作,漫游江浙,是雄踞宋元之际诗坛、创作成绩卓著、最富代表性的作家,也是温州历史上成就最高的诗人。卒葬家乡青芝山。著作编为《霁山集》

  • 字:德暘
  • 号:霁山
  • 籍贯:温州平阳(今属浙江)
  • 生卒年:1242~1310

相关古诗词

东山渡次胡汲古韵

客来持酒洒烟霏,空想高风意欲飞。

老洞藏云安石卧,孤舟载雪子猷归。

一川白鸟自来去,千古青山无是非。

欲上危亭愁远眺,废陵残树隔斜晖。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题秋庭晨课图为汪季辛

我亦人间失母人,秋庭题画更酸辛。

拒霜红后花如昨,率野黄时草不春。

经国四方成晚孝,为儿一日识天伦。

固知锡类君能及,应念征夫各有亲。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冬青花

冬青花,花时一日肠九折。

隔江风雨晴影空,五月深山护微雪。

石根云气龙所藏,寻常蝼蚁不敢穴。

移来此种非人间,曾识万年觞底月。

蜀魂飞绕百鸟臣,夜半一声山竹裂。

形式: 古风

半云庵

天地等蘧庐,结庐复何事。

一间亦寄耳,况乃寄所寄。

我身正似云,于此适相值。

买邻不用钱,平分有馀地。

岂不爱专壑,孤立圣所惧。

平生志八荒,泽物乃吾素。

我行云不随,云行我复住。

出处两何心,得非以时故。

造物无全功,苍生竟谁吁。

石床坐忘言,各分一半愧。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