澧阳大水

澧阳地湫底,夏雨无时休。

疏恶三尺城,民阽为鱼忧。

竹屋易飘荡,薄哉生生谋。

羁人岂但免,饬隶资桴浮。

洞庭信巨浸,畜泄浮荆州。

无乃中江隘,千里壅其流。

永怀吾州乐,宅土何夷犹。

海隘不厌多,岁旱亦有收。

胡为此契阔,暴下安得瘳。

嗟嗟南土人,狐貉守一丘。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南宋时期澧阳地区因连绵不断的暴雨引发的大洪水,给当地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诗人以深切的同情心,展现了洪水对百姓生活的影响,以及他们面对困境时的无助与挣扎。

首句“澧阳地湫底,夏雨无时休”点明了澧阳地区的地理特点和夏季雨水频繁的特点,预示着灾难的来临。接着,“疏恶三尺城,民阽为鱼忧”描述了洪水逐渐逼近,城市岌岌可危,百姓如同生活在水中的鱼,充满了恐惧和忧虑。

“竹屋易飘荡,薄哉生生谋”进一步描绘了洪水对百姓居住环境的破坏,竹屋在洪水中容易被冲走,生存成了难题。诗人通过“羁人岂但免,饬隶资桴浮”表达了即使作为官吏也难以逃脱洪水的威胁,只能借助筏子求生的无奈。

“洞庭信巨浸,畜泄浮荆州”将视线转向更大的水域——洞庭湖,暗示洪水不仅影响了澧阳,还波及更广的区域。接下来,“无乃中江隘,千里壅其流”提出了对洪水阻塞江道的担忧,担心洪水会进一步加剧灾害。

最后,“永怀吾州乐,宅土何夷犹”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安宁生活的怀念,以及对当前灾情的深深忧虑。“海隘不厌多,岁旱亦有收”则对比了不同环境下的农业生产情况,强调了洪水对农业生产的破坏。“胡为此契阔,暴下安得瘳”表达了对洪水为何如此肆虐的疑问,以及对洪水早日消退的期盼。

“嗟嗟南土人,狐貉守一丘”以哀叹的语气结束,表达了对受灾百姓的深切同情,以及对他们的生活困境的深刻关注。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生动,充分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人民疾苦的深切关怀。

收录诗词(420)

沈辽(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崇山

少小讽二典,已知崇山遥。

朅来澧川溪,乃更识岧峣。

始咏皇国盛,土宇包前朝。

荒徼抚民社,置官颁教条。

顿惊羁旅迹,舟车任飘飘。

中吴五千里,冲涉信已辽。

使人重增念,郁结自无聊。

何当奋归棹,江汉水迢迢。

形式: 古风 押[萧]韵

箫鼓曲

乐不在欢合,悲不在生离。

感此箫鼓曲,已堪华发衰。

月明大堤路,雨暗浙江西。

狼籍一杯酒,凄凉千里期。

谁言天涯恨,逸韵起相思。

清角竟不返,悒然心不怡。

形式: 排律

讽仕(其一)

仁治贵不杀,为吏滋顽蔽。

孰谓才不才,跂跂在高位。

诏策暴过恶,行建元侯旆。

冗散坐奸赃,还来咨善地。

世无三年黜,焉得终身废。

遂使贪猾人,昂昂罔知畏。

政治明赏罚,于法不假易。

吁嗟韩冯翊,胡为子孙戒。

形式: 古风

讽仕(其二)

圣人不出世,斯民忧倒县。

仁心欲援手,宁以身为先。

仲尼贵用我,孟子推诸天。

二圣有特立,何尝持后前。

后来乃昧已,惘惘为利牵。

纷挐窃古语,不顾内所愆。

信如一丘貉,孰有然不然。

苟伸刀割用,于世已为贤。

鼎鼐杂锜釜,谁知重烹煎。

然提地史录,不如观长川。

形式: 古风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