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六十九首(其四十七)

灵山标榜,五指舒光。少室真规,断肱立雪。

尘中辨主,盘山踪迹犹存。

杓柄舀来,象骨家风尚在。流通密旨,建立法幢。

全藉高人,方能巨济。然后玄关大启,四海一家。

任他六臂三头,到此也应拱手。

须弥顶上非凡木,白藕峰前得处高。

形式: 偈颂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禅宗僧人释道宁所作的偈语,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禅意。首句“灵山标榜,五指舒光”借用了佛教故事中的灵山和如来佛的手势,象征佛法的智慧之光普照世间。接着,“少室真规,断肱立雪”描绘了少林寺的禅修传统,以断臂求法的苦行精神强调修行的决心。

“尘中辨主,盘山踪迹犹存”暗指在世俗中寻找真谛,禅师们的足迹依然可见,体现了禅宗注重实践与体验的精神。“杓柄舀来,象骨家风尚在”进一步强调佛法的传承,如象骨杖般的教诲深入人心。

“流通密旨,建立法幢”意味着佛法的深奥教义得以广泛传播,树立起信仰的旗帜。“全藉高人,方能巨济”则赞扬高僧大德对于佛法宏扬的重要作用,他们是渡人至彼岸的关键。

“然后玄关大启,四海一家”表达了佛法无边,众生皆可入道,如同一家人般共享同一真理。“任他六臂三头,到此也应拱手”形象地说明无论外相如何,面对佛法都应谦恭。

最后两句“须弥顶上非凡木,白藕峰前得处高”以须弥山和白藕峰比喻佛法的崇高境界,超越凡俗,暗示修行者只有登高望远,才能领悟到佛法的至高无上。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丰富的象征和比喻,传达了禅宗对修行、智慧和佛法传播的深刻见解。

收录诗词(153)

释道宁(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偈六十九首(其四十六)

金乌当午,文彩全彰。玉兔沈辉,影像俱寂。

通同实际,一体无诸。不落今时,识情罔测。

混融凡圣,佛眼难窥。

髑髅常干世界,鼻孔摩触家风。

形式: 偈颂

偈六十九首(其四十五)

秋风秋雨颇相宜,万水千山木叶飞。

堪笑灵云回首处,何须花发始忘机。

秋风萧索,秋山叶落。秋雨霖漓,秋天寥廓。

祖师心印全彰,灵云鼻孔穿却。

分明一道恩光,旷劫无形寂寞。

五湖衲子急归来,休向途中乱穿凿。

莫穿凿,体用从来非自他,作者不求无病药。

形式: 偈颂

偈六十九首(其四十四)

纵横问答有来由,缘木求鱼卒未休。

若妙旨寻知见会,还同拨火觅浮沤。

诸佛子,著眼看。严霜晓露,彻骨清寒。

匝地普天,通同实际。

休问得皮得髓,徒誇见浅见深。

从来一道恩冤,何以自家退屈。

山僧对此,忍俊不禁。

閒引少林无孔笛,为君吹起小阳春。

满眼觑不见,满耳听不闻。

一堂风冷淡,千古意分明。

形式: 偈颂

偈六十九首(其四十三)

衲僧蹊径,千眼莫窥。鸟道无私,经行岂碍。

要关在手,通变刹那。一味醍醐,莫嫌淡薄。

有时毗卢藏内,优钵华开。嗅之不闻,是何境界。

灵山彷佛,少室依稀。抖擞提撕,人天兼济。

形式: 偈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