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旦暮馀生在,肌肤十分无。
眠寒半榻朽,立月一株枯。
梦已随双树,诗犹却万夫。
名山未归得,可惜死江湖。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凄凉的秋天景象和诗人对生命无常的感慨。"旦暮馀生在,肌肤十分无"表达了时间流逝、生命消亡的悲凉之感。"眠寒半榻朽,立月一株枯"则形象地描绘了秋夜的冷清和树木的枯萎。诗人通过这些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生命凋零、时光易逝的哀伤。
"梦已随双树,诗犹却万夫"一句,则是说尽管梦想随着那些双双相依的树木消散了,但诗意和诗情却仍旧如故,不减万分。这里,"万夫"形容诗情浓郁、深厚。
最后两句"名山未归得, 可惜死江湖"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珍视以及未能实现理想、壮志未酬身先死的遗憾。"名山"在这里象征着远大的抱负和理想,而"可惜死江湖"则是诗人对自己不能如愿归隐山林,终老于世俗纷争之中的哀叹。
整首诗通过秋天的景物和诗人的内心世界,传达了对生命易逝、理想难以实现的深切感慨。
不详
晚年自号衡岳沙门,唐朝晚期著名诗僧
远迹都如雁,南行又北回。
老僧犹记得,往岁已曾来。
话遍名山境,烧残黑栎灰。
无因伴师往,归思在天台。
竟陵西别后,遍地起刀兵。
彼此无缘着,云山有处行。
久吟难敌句,终忍不求名。
年鬓俱如雪,相看眼且明。
紫霄兼二老,相对倚空寒。
久别成衰病,重来更上难。
径危云母滑,崖旱瀑流乾。
目断岚烟际,神仙有石坛。
外物尽已外,闲游且自由。
好山逢过夏,无事住经秋。
树影残阳寺,茶香古石楼。
何时定休讲,归漱虎溪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