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永嘉江日暮回舟

无云天欲暮,轻鹢大江清。

归路烟中远,回舟月上行。

傍潭窥竹暗,出屿见沙明。

更值微风起,乘流丝管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天空无云渐近黄昏时,轻捷的船儿在清澈的大江上行驶。
归家的道路隐没于远方的烟雾之中,我们乘着小船伴着升起的月亮前行。
靠近水潭偷看竹林深处一片幽暗,驶出小岛看见沙滩在月光下分外明亮。
此时微风轻轻吹起,随着江流起伏,丝竹之音随风飘荡。

注释

无云:天空没有云朵。
天欲暮:天色即将傍晚,接近黄昏。
轻鹢:轻捷的船,这里以古代神话中的水鸟“鹢”借指船只,形容其快速且灵巧。
大江清:宽阔的大江水面清澈。
归路:回家的道路。
烟中远:被远处的烟雾所遮掩,显得遥远模糊。
回舟:返回的船只,此处指诗人乘坐的小船。
月上行:随着月亮的升起而航行。
傍潭:靠近水潭边。
窥竹暗:偷看竹林,竹林在暗处,形容其深邃幽静。
出屿:驶出小岛。
见沙明:看到沙滩在月光下明亮清晰。
更值:恰逢,正值。
微风起:轻微的风开始吹拂。
乘流:随着江水流淌。
丝管声:丝竹乐器(如琴、笛等)奏出的音乐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晚归的船行图景。开篇“无云天欲暮,轻鹢大江清”两句,设定了一个晴朗而宁静的傍晚时分,天空中没有乌云,一群鹭鸶在水面上飞翔,大江平静而清澈。

接着“归路烟中远,回舟月上行”两句,诗人表达了自己归途中的心境。归途显得悠长而又迷离,因为有雾气笼罩,而夜幕初降,舟船在明亮的月光下缓缓前进。

“傍潭窥竹暗,出屿见沙明”两句,则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展示了诗人对周围环境的观察。诗人经过江边的小水潭(傍潭),看到竹林中的深处,而当船只驶过小岛(出屿)时,却清晰地看到了沙滩。

最后,“更值微风起,乘流丝管声”两句,捕捉了诗人在轻柔微风中继续前行的意境。风起之际,诗人似乎也随着水流,享受着悠扬的笛声(丝管声)。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致描绘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在归途中的宁静与愉悦。

收录诗词(18)

张子容(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襄阳人(今属湖北),又名张五。生卒年均不详,约唐玄宗开元十六年前后在世。仕为乐城令,开元中谪为东城尉。又曾官晋陵尉。初,与孟浩然同隐鹿门山,为死生交,诗篇唱答颇多。复值乱离,流寓江表。后竟弃官归旧业以终。子容为诗兴趣高远,为当时文士所称,有诗集传于世

  • 生卒年:712

相关古诗词

贬乐城尉日作

窜谪边穷海,川原近恶溪。

有时闻虎啸,无夜不猿啼。

地暖花长发,岩高日易低。

故乡可忆处,遥指斗牛西。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齐]韵

送苏倩游天台

灵异寻沧海,笙歌访翠微。

江鸥迎共狎,云鹤待将飞。

琪树尝仙果,琼楼试羽衣。

遥知神女问,独怪阮郎归。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送孟八浩然归襄阳二首(其一)

东越相逢地,西亭送别津。

风潮看解缆,云海去愁人。

乡在桃林岸,山连枫树春。

因怀故园意,归与孟家邻。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除日

腊月今知晦,流年此夕除。

拾樵供岁火,帖牖作春书。

柳觉东风至,花疑小雪馀。

忽逢双鲤赠,言是上冰鱼。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