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及第兼归觐,宜忘涉驿劳。
青云重庆少,白日一飞高。
转楚闻啼狖,临湘见叠涛。
海阳沈饮罢,何地佐旌旄。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曹松所作,名为《送邵安石及第归连州觐省》。从诗中可以看出这是别离之作,诗人以深沉的意境和流畅的笔触,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与美好祝愿。
“及第兼归觐,宜忘涉驿劳。” 这两句是劝告邵安石在返回家乡的途中,要忘记旅途中的辛苦劳累,因为归心似箭,人往往会感到疲惫不堪。诗人希望他能放下这些烦恼,以轻松的心态享受旅程。
“青云重庆少,白日一飞高。” 这两句描绘出壮丽的自然景象和时间流逝的速度,青云代表着远方,白日则是太阳的别称。这两句传达了一个信息:时间宝贵,不要让烦恼占据心灵。
“转楚闻啼狖,临湘见叠涛。” “啼狖”是一种古代传说中的动物,以善吟叫著称,而“叠涛”则是水流连绵不绝的样子。诗人通过这两句,描写了邵安石归乡途中可能会遇到的景象:听到楚地的啼狖鸣叫,看到湘江边的波浪层层叠起。
“海阳沈饮罢,何地佐旌旄。” 最后两句诗人提出了一个问题,邵安石在完成了宴饮之后,将会在哪个地方继续他的旅程呢?这里的“旌旄”指的是仪仗队伍中用的旗帜和装饰物,象征着官员的身份地位。诗人通过这种方式表达了对朋友未来行踪的好奇与关切。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的豪放笔力,也流露出深厚的情感和对友情的珍视。在古典文学中,送别是常见的主题,而这首诗则通过优美的景物描写和深长的情感抒发,使得这种主题呈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不详
唐代晚期诗人。舒州(今安徽桐城。生卒年不详。早年曾避乱栖居洪都西山,后依建州刺史李频。李死后,流落江湖,无所遇合。光化四年(901)中进士,年已70余,特授校书郎(秘书省正字)而卒
辞天理玉簪,指日使鸡林。
犹有中华恋,方同积浪深。
张帆度鲸口,衔命见臣心。
渥泽遐宣后,归期抵万金。
天涯缘事了,又造石霜微。
不以千峰险,唯将独影归。
有为嫌假佛,无境是真机。
到后流沙锡,何时更有飞。
冈扉聊自启,信步出波边。
野火风吹阔,春冰鹤啄穿。
渚樯齐驿树,山鸟入公田。
未创孤云势,空思白阁年。
寒节钟陵香骑随,同年相命楚江湄。
云间影过鞦韆女,地上声喧蹴鞠儿。
何处寄烟归草色,谁家送火在花枝。
银瓶冷酒皆倾尽,半卧垂杨自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