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天涯缘事了,又造石霜微。
不以千峰险,唯将独影归。
有为嫌假佛,无境是真机。
到后流沙锡,何时更有飞。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曹松所作,名为《送德光禅师》。从鉴赏角度来看,这首诗深含禅理,表达了对禅师离去的惋惜和对修行境界的赞美。
"天涯缘事了,又造石霜微。" 这两句开篇便描绘了一种超脱尘世、远离红尘的意境。“天涯”指的是天边的尽头,比喻极远的地方,“缘事”则是指一切因缘和纠葛,而“又造石霜微”则表明禅师即将踏上一条更加寂寞和清冷的道路,寻求内心的平静。
"不以千峰险,唯将独影归。" 这两句诗强调了禅师对精神家园的执着追求。“不以千峰险”意味着对于外界的诱惑和困难,禅师都能够超越,而“唯将独影归”则是说他只带着自己的孤独身影回归,这里的“独影”象征着精神上的独立和纯净。
"有为嫌假佛,无境是真机。" 这两句诗深入探讨了禅宗的修行理念。“有为”指的是世间的一切作为,而“嫌假佛”则表达了一种对世俗佛教形式的超越,追求更加真实和直接的心灵体验;而“无境是真机”则意味着当没有任何外在限制和框架时,心灵才能达到真正的自由和智慧。
"到后流沙锡,何时更有飞。" 这两句诗是对未来的一种展望。“到后流沙锡”可能隐喻禅师将来到达一个精神上的高峰,而“何时更有飞”则表达了一种对未来的期待和向往,希望能够达到一种更加超脱的境界。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禅理的探讨,展现了作者对于德光禅师精神追求的理解和赞美,同时也反映出唐代诗人对于禅宗思想的深刻领悟。
不详
唐代晚期诗人。舒州(今安徽桐城。生卒年不详。早年曾避乱栖居洪都西山,后依建州刺史李频。李死后,流落江湖,无所遇合。光化四年(901)中进士,年已70余,特授校书郎(秘书省正字)而卒
冈扉聊自启,信步出波边。
野火风吹阔,春冰鹤啄穿。
渚樯齐驿树,山鸟入公田。
未创孤云势,空思白阁年。
寒节钟陵香骑随,同年相命楚江湄。
云间影过鞦韆女,地上声喧蹴鞠儿。
何处寄烟归草色,谁家送火在花枝。
银瓶冷酒皆倾尽,半卧垂杨自不知。
残腊即又尽,东风应渐闻。
一宵犹几许,两岁欲平分。
燎暗倾时斗,春通绽处芬。
明朝遥捧酒,先合祝尧君。
出麾临建水,下世在公堂。
苦集休开箧,清资罢转郎。
瘴中无子奠,岭外一妻孀。
定是浮香骨,东归就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