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由明代诗人董其昌所作,名为《和陆伯生三首(其二)》。诗中描绘了一位老者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感悟,以及对历史贤哲的追思。
首句“身惭鹤发一衰翁”,诗人以自谦之语开篇,将自己比作白发苍苍的老者,暗示了岁月的流逝和个人的衰老。接着,“岂逐峨眉入汉宫”一句,表达了诗人不愿追求世俗功名的态度,与古代帝王宫苑形成对比,强调了对自由与自然的向往。
“管领山川青笠外,消磨贤圣绿尊中”,这两句进一步展现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状态,以及对古代贤哲的缅怀。通过“青笠”和“绿尊”的意象,生动地描绘出诗人置身于山水之间,饮酒赋诗,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情景。
“濠梁不辨鱼知乐,谷口时闻响应空”,这两句运用了庄子《秋水》中的濠梁之辩典故,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真谛的思考。即使无法分辨鱼是否知乐,但诗人依然能感受到自然界的和谐与美好。同时,谷口的回声象征着心灵的共鸣,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最后,“好在咏怀才未尽,朗吟如在竹林风”两句,表达了诗人虽已年老,但心中仍有未尽的感慨与激情。他希望自己的诗歌如同竹林间的清风,自由自在,不受拘束,传达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历史人物的追忆,展现了诗人深邃的人生哲学和对自由、和谐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