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巳临川道中

二月六夜春水生,陆子初有临川行。

溪深桥断不得渡,城近卧闻吹角声。

三月三日天气新,临川道中愁杀人。

纤纤女手桑叶绿,漠漠客舍桐花春。

平生怕路如怕虎,幽居不省游城府。

鹤躯苦瘦坐长饥,龟息无声惟默数。

如今自怜还自笑,敛版低心事年少。

儒冠未恨终自误,刀笔最惊非素料。

五更攲枕一凄然,梦里扁舟水接天。

红蕖绿芰梅山下,白塔朱楼禹庙边。

形式: 古风

翻译

二月夜晚春水上涨,陆子初次踏上临川行程。
溪水深深桥梁断,无法过河,城近处躺听号角声。
三月初三天气清新,临川路上令人忧愁。
纤细女子手采桑叶绿意盎然,旅舍四周桐花盛开的春天。
平生惧怕道路如虎,幽居生活从不涉足城中繁华。
鹤形消瘦因长期饥饿,静坐无声只默默数着时光。
如今自怜又自嘲,收敛锋芒,低眉顺眼度少年。
虽身着儒冠未尝遗憾,但刀笔生涯并非初衷。
五更时分斜倚枕头,心中凄凉,梦中乘船水天相接。
红莲绿菱梅花山下,白塔朱楼矗立在大禹庙旁。

注释

春水:早春时节的河水。
临川行:前往临川的旅程。
溪深桥断:溪流深且桥已断。
吹角声:远处传来的军号声。
愁杀人:令人极度忧愁。
纤纤女手:女子纤细的手。
幽居:隐居的生活。
敛版低心:收敛锋芒,低调行事。
儒冠:儒生的帽子,象征读书人身份。
刀笔:古代指文案工作,也指官场斗争。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陆游的《上巳临川道中》,描绘了春天来临之际,诗人行经临川时的所见所感。首句“二月六夜春水生”,点明了季节转换,江水上涨,为后文溪深桥断的场景做了铺垫。接着,“溪深桥断不得渡”和“城近卧闻吹角声”展现了诗人旅途中的困境与孤独,只能在远处听到城中的号角声。

“三月三日天气新”转而描绘了明媚的春光,然而“愁杀人”三字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忧虑。接下来,诗人通过“纤纤女手桑叶绿”和“漠漠客舍桐花春”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乡村的宁静与生机,但自己的心情却因“平生怕路如怕虎”而沉重。

诗人自嘲“儒冠未恨终自误”,感叹自己虽身为读书人,却未能如愿以偿,而“刀笔最惊非素料”则暗示了他对仕途的无奈和对意外变故的惊讶。夜晚,“五更攲枕一凄然”,梦中乘舟漂泊,景色优美,但醒来后却是现实的孤寂。

整首诗以景抒情,通过细腻的描绘和自我反思,展现了诗人旅途中的心境变化,既有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又有对人生道路的感慨。

收录诗词(9386)

陆游(宋)

成就

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经历

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

  • 字:务观
  • 号:放翁
  • 籍贯: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
  • 生卒年:1125—1210

相关古诗词

上书乞再任冲佑

虬枝六尺藤,方屋九寸帽。

人间无处著,山水归寄傲。

耳中闻渊明,自我发未燥。

高标不可揖,七十忽已到。

明窗置经龛,奥室养丹灶。

虽云迫迟暮,要足平昔好。

悠然万念空,快若河卷扫。

寄声幔亭云,行拜散人号。

形式: 古风

上书乞祠辄述鄙怀

干禄本代耕,穷达敢自必。

早遇高皇帝,九品对宣室。

妄怀犬马心,嫠纬不暇恤。

上恩等天地,腰领免斧锧。

旋属绍兴末,旸谷瞻出日。

贱臣复何幸,便殿首造膝。

煌煌帝尧典,推择首秉笔。

愚忠虽恳款,野性实坦率。

飘然去周行,湖海抱沉疾。

远游客穷塞,亭障秋萧瑟。

圣君终记省,万里忽乘驲。

同朝久凋谢,存者不十一。

造廷故抱暗,下殿衰涕溢。

蹉跎又十载,忧患岂易述。

流年不贷人,白发日夜密。

冠虽未即挂,驭已不容叱。

尚觊公朝恩,养老沾散秩。

闭门教子孙,志愿真永毕。

形式: 古风 押[质]韵

上元日昼卧

积雨连上元,孤愁卧空馆。

宿酲殊未解,欲起意复懒。

床敷蛮毡稳,被拥吴绫暖。

残香碧缕细,软火红焰短。

虽云少睡眠,聊喜屡展转。

昏昏忽已暮,一笑呼茗碗。

形式: 古风

上元夜作

百年古谓风前烛,我逾七十饭不足。

亦知生世无工拙,久向人间耐荣辱。

今年上元灯满城,十里东风度丝竹。

蓬窗湿薪不禦寒,独取残书伴儿读。

忽然得意见古人,半碗冻齑甘胜肉。

书生盖棺事未定,论著傥存终见录。

富贵无名岂胜数,意气空能骄世俗。

君不见拄天拄地邢君牙,不如诗人穷瞎张太祝。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