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八君子图后

刘子出西江,访我江之东。

何人与偕来,衔袖八钜公。

韩欧开济姿,如晴月生空。

潞公山岳重,文正霜桧同。

玉立者坡仙,天游匪涪翁。

一朝参我前,毛发生清风。

凄其赵韩王,小异凌烟中。

半山执拗面,亦得传无穷。

形式: 古风 押[东]韵

翻译

刘子离开西江,来到我所在的江东探访。
有谁陪伴他前来,正是那八位尊贵的官员。
韩欧的才情如同晴朗月空般明亮,
潞公的威望如同山岳般深沉,文正的品格如冬日霜桧坚韧。
坡仙般的风采卓然独立,天游并非涪翁所能比拟。
他突然出现在我面前,仿佛带来一阵清风拂过头发。
赵韩王的风采虽然凄凉,但在历史中仍有独特之处。
半山的固执面孔,却也流传了无尽的故事。

注释

刘子:指刘姓的朋友。
西江:古代地名。
江之东:江东地区。
偕来:一同前来。
衔袖:衣袖相携。
八钜公:形容多位显贵官员。
韩欧:可能指韩愈和欧阳修。
济姿:才华出众的姿态。
潞公:指潞安王朱瞻墡。
山岳重:威望深重如山岳。
文正:指范仲淹,谥号文正。
霜桧:比喻人品坚贞。
坡仙:苏轼的别称。
天游:指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
匪涪翁:不是指涪翁杜甫。
毛发生清风:形容人的出现带来清爽之感。
赵韩王:赵匡胤,因其曾封为韩王。
半山:王安石,字介甫,世称半山居士。
执拗:性格倔强。
无穷:无尽的流传。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真德秀为一幅八君子图所作的题诗,通过对八位历史人物的描绘和赞美,展现了他们的高尚品格和影响力。诗人首先提到刘子来访,携来的八位人物包括韩愈、欧阳修、潞公(司马光)、文正(范仲淹)等,他们如同晴朗夜空中明亮的月亮,具有开国济世的才情。接着,诗人将苏东坡比作玉立的文人,而陆游则被形容为天游派的代表,不同于李白。这些人物在诗人的笔下,仿佛清风拂过,令人感到清新。

诗人还提到了赵韩王(赵普),他的形象虽小却在历史长河中有独特的地位,类似于凌烟阁中的功臣画像。最后,诗人以半山(王安石)的刚毅面孔为结,强调了他的执着精神和深远影响。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对历史人物的赞美,展现了八君子的风采和他们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收录诗词(166)

真德秀(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本姓慎,因避孝宗讳改姓真。始字实夫,后更字景元,又更为希元,南宋后期理学家、大臣,学者称其为“西山先生”。有《真文忠公集》都传世

  • 号:西山
  • 籍贯:福建路建宁府浦城县(今福建省浦城县仙阳镇)
  • 生卒年:1178年10月27日-1235年5月20日

相关古诗词

题全氏三桂堂

唐人重科甲,拟以折桂荣。

一登群仙籍,不羡千佛经。

终全岁寒姿,乃比秋香清。

咄彼牛李辈,伊优至公卿。

迨今齿其人,名字犹臊腥。

卓哉刘户曹,直气霜棱棱。

一朝脱淡墨,千古扬芬馨。

鸡峰有名家,奕叶彯儒缨。

庭中三嘉树,屹立长宁宁。

西风正摇落,翠葆黄金英。

劲节松可友,孤芳梅谓兄。

丁宁命诸郎,我岂贪浮名。

爱此臭味同,故以书吾楹。

尔曹方茂学,志取宫袍青。

要须勉植立,毋但希腾凌。

己大外物小,道充人爵轻。

当如燕山窦,义方垂世评。

勿效东堂诜,射策矜虚声。

懿哉君斯言,可折末俗醒。

刻诗堂之楣,室观全氏兴。

形式: 古风

题李立父高远楼

君家百尺楼,近在环堵室。

室处岂不佳,暑溽厌烦郁。

著脚蹑层梯,心眼便超轶。

好风天外来,佳月云端出。

清明湛空阔,洞视了孅悉。

岂徒快登临,抑可验学术。

大哉天地心,昭然本如日。

世人庳且隘,动以私见窒。

未能脱尘凡,底处识微密。

羡君有斯楼,发以静春笔。

知崇与礼卑,二义贯于一。

独理要高明,履道贵平实。

庶几足目俱,不但窥髣髴。

工夫妙方寸,岂假身外物。

此境未昭融,此屋空突兀。

君看希圣徒,陋巷暗蓬荜。

形式: 古风

题金山

江来朱方注之东,海潮怒飞日夕相撞舂。

天将古来义士骨,化作狂澜中央屹立之青峰。

孤根直下二千尺,动影袅窕冲融中。

黄金侧布兰若地,凿翠面面开窗栊。

双桡伊轧破浪屋,恍忽置我高巃嵷。

是时千山雪新霁,水面月出天清空。

涛声四起人籁寂,毛发萧爽琉璃宫。

披衣明发蹑烟霭,决眦俯入归飞鸿。

襟前渤澥敛暝色,袖里岷峨吹晓风。

越南燕北但一气,尘埃野马何时穷。

苍梧虞舜不可叫,王事更恨归匆匆。

形式: 古风

题隐者苏翁事迹

魏公孤忠如孔明,赤手能支天柱倾。

苏公高节如子陵,寸胶解使黄河清。

等是世间少不得,问津耦耕各其适。

后人未可轻雌黄,两翁之心秋月白。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