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李太保知仪州

出塞开牙帐,论兵启玉钤。

汉泉思白马,秦冢吊蒙恬。

族本西山大,声从渭北兼。

相如尝学剑,文士亦何嫌。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盐]韵

翻译

在边塞打开帅帐,开始讨论军事策略,开启珍贵的玉印。
怀念汉泉水边的白马,凭吊秦始皇陵中的蒙恬将军。
我们的家族源自西山一带,声名远播渭水北岸。
像司马相如曾习武剑术,文人墨客又何必自惭?

注释

开牙帐:帅帐,指挥军队的营帐。
论兵:讨论军事策略。
玉钤:象征权力的玉制印章。
汉泉:可能指历史上的某处泉水,代指汉朝。
白马:象征忠诚或英勇。
蒙恬:秦朝名将,以治军严谨闻名。
西山:泛指西部的山脉,可能指家族发源地。
渭北:渭水北部,古代中国的文化中心之一。
相如:司马相如,西汉著名文学家,也擅长剑术。
文士:文人,知识分子。
何嫌:何必感到羞愧。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送李太保知仪州》,并非一首典型的边塞诗,而是以送别为主题,表达了对友人李太保出任仪州知州的期许和祝愿。"出塞开牙帐,论兵启玉钤"描绘了李太保在边关开启军事会议的场景,显示出他的军事才能。接下来的"汉泉思白马,秦冢吊蒙恬"借汉泉和蒙恬的典故,寄寓对李太保忠诚与才智的赞美,暗示他能继承古代名将的遗志。

"族本西山大,声从渭北兼"暗指李太保出身显赫,家族背景深厚,且影响力超越地域。最后两句"相如尝学剑,文士亦何嫌"则以司马相如虽习武但不废文采为例,鼓励李太保作为文武双全的官员,不必为身份转换而有所顾虑,展现出对友人的宽慰和期待。

总的来说,这是一首融汇了边塞豪情与文人士大夫情怀的送别诗,展现了梅尧臣对李太保的深情厚谊和对其未来仕途的殷切期望。

收录诗词(2914)

梅尧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 生卒年:1002~1060

相关古诗词

送李节推挈内归宁池阳并李察推往南康军嫁妹二君同行

江上双画舸,风帆或先后。

晚共泊芦洲,欣同幕中友。

一过长风沙,一住贵池口。

当时骢马客,今是凭熊守。

每怜诸女贤,与婿来为寿。

上去至南康,嫁妹事箕帚。

不畏杨澜险,不为庐峰秀。

二君情义著,我送何须酒。

形式: 古风

送李师锡太博通判怀州

洛阳古道登北邙,河内碧山横太行。

朝骑快马暮可到,风物人心皆故乡。

竹林无踪怀阮籍,路傍有家嗟宣王。

别乘差同二千石,教民惟在亲耕桑。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送李审言殿丞归河阳

大河冬合时,上可驰车马。

子归从桥安,黄流在冰下。

况命使于家,其美世为寡。

是宜饬以行,慰此怀慕者。

形式: 古风 押[马]韵

送李泾州审言(其一)

古章乘一障,不过提千兵。

今握数万众,独自制名城。

诸将俯听命,莫敢辄吐声。

堂下选騕袅,帐中图峥嵘。

山川在目中,虏寇来必平。

谁人识谢艾,只是一书生。

形式: 古风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