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寒士百菹食藉佳,敢比八珍五侯家。
分甘长贫体生粟,谁能一饱面发霞。
自羹青松烧芦菔,更杂石耳相天花。
愿留佳士宿清昼,细引炉香深炷茶。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慧空所作的《与郛郎作骨董羹四首》中的第三首,描绘了寒士清贫的生活,却自得其乐,以简单食材烹制出美味的羹肴。诗中寒士虽食蔬果粗茶,但能与朋友分享,感到满足和快乐,不羡慕权贵之家的奢华。诗人特别提到用青松、芦菔和石耳等自然食材烹调,体现了对朴素生活的热爱和对高雅情趣的追求。最后,他希望邀请好友共度清静时光,慢慢品茗,享受这份简淡而温馨的交往。整首诗透露出一种超脱世俗、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
不详
诗人例穷无可佳,借蔬贷粟东西家。
胸中一字不疗馁,奈此满箧皆云霞。
郛郎之贫亦相似,眼高视世如空花。
两翁相值且相煦,薄糁藜羹终胜茶。
止渴须是水,止饥须是饭。
参禅须是悟,成佛不待旦。
伽陀有底急,休来问老汉。
既来无奈何,拄杖蓦头撺。
两口明明一无舌,同死同生为吾决。
那吒顶上吃蒺藜,金刚脚下流出血。
凡物得其时则鸣,鸣之大者唯雷霆。
使雷常鸣不以节,人忘修省孰震惊。
往时耆年深此旨,十度发言九度已。
更有宝云多口师,每见僧来面壁耳。
岂似而今文字禅,骈头并驾争后先。
愿公藏此千钧重,等闲不射射必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