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感(其二)

亦有春消息,其如雨更风。

替愁双泪烛,对语独归鸿。

宫阙自天上,家山祇梦中。

东君最无赖,祇放小桃红。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鉴赏

这首《春感(其二)》由清代诗人黄景仁所作,通过对春日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复杂情感与对现实的感慨。

首句“亦有春消息”,点明了春天的到来,万物复苏的迹象。然而,“其如雨更风”一句转折,暗示着春日并非总是温柔和煦,而是伴随着风雨,预示着生活的不顺与挑战。接下来,“替愁双泪烛,对语独归鸿”两句,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烛火与鸿雁人格化,表达出诗人内心的愁苦与孤独。烛火在风雨中摇曳,仿佛是诗人泪水的映照;而孤鸿的归来,却只能是对远方家山的遥望与思念。

“宫阙自天上,家山祇梦中”两句,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情感。宫阙象征着权力与荣耀,但对诗人而言,它们只是遥不可及的梦想;家山则是心灵的归宿,但在现实中只能通过梦境来寄托。这种对比,凸显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之间巨大落差的无奈与哀叹。

最后,“东君最无赖,祇放小桃红”一句,以东君比喻春神,讽刺其行事无常,只让小桃花开放,却未给诗人带来真正的温暖与希望。这不仅是对自然现象的描述,更是对社会现实的隐喻,表达了诗人对世态炎凉、命运多舛的深刻洞察与感慨。

综上所述,《春感(其二)》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面对春日风雨时的复杂心情,以及对理想与现实、个人命运与社会环境之间矛盾的深刻反思。

收录诗词(1183)

黄景仁(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清代诗人。一字仲则。四岁而孤,家境清贫,少年时即负诗名,为谋生计,曾四方奔波。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后授县丞,未及补官即在贫病交加中客死他乡,年仅35岁。诗负盛名,为“毗陵七子”之一。诗学李白,所作多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怆之情怀,也有愤世嫉俗的篇章。七言诗极有特色。亦能词。著有《两当轩全集》

  • 字:汉镛
  • 号:鹿菲子
  • 籍贯:阳湖(今江苏省常州市)
  • 生卒年:1749~1783

相关古诗词

即席分赋得卖花声(其二)

摘向筠篮露未收,唤来深巷去还留。

一场春雨寒初减,万枕梨云梦忽流。

临镜不妨来更早,惜花无奈听成愁。

怜他齿颊生香处,不在枝头在担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赠杨荔裳即寄酬令兄蓉裳(其四)

元瑜笔札仲宣诗,众手传观绝妙辞。

万事不如知己乐,一灯常记对床时。

雨云翻覆随流辈,裘马轻肥让市儿。

可奈离心争一寸,每逢君弟辄相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移家来京师(其四)

江乡愁米贵,何必异长安。

排遣中年易,支持八口难。

毋须怨漂泊,且复话团圞。

预恐衣裘薄,难胜蓟北寒。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都门秋思(其二)

四年书剑滞燕京,更值秋来百感并。

台上何人延郭隗,市中无处访荆卿。

云浮万里伤心色,风送千秋变徵声。

我自欲歌歌不得,好寻驺卒话平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