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豸诗.巴蛇三首(其一)

巴蛇千种毒,其最鼻褰蛇。

掉舌翻红燄,盘身蹙白花。

喷人竖毛发,饮浪沸泥沙。

欲学叔敖瘗,其如多似麻。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翻译

巴地的蛇有千百种毒,其中最厉害的是鼻褰蛇。
它摇动舌头如同翻滚的火焰,蜷曲身体显出白色的花纹。
它喷吐毒液能让人的毛发竖立,饮水时能让江河的泥沙沸腾。
想学习孙叔敖将其埋葬,无奈这样的毒蛇多如麻,难以处理。

注释

巴蛇:指传说中居住在巴地(今四川、湖南一带)的一种大蛇,以剧毒著称。
鼻褰蛇:一种特别毒的蛇,可能特指其攻击部位偏好于鼻或形容其鼻部特征显著。
掉舌:摆动舌头。
红燄:红色的火焰,形容蛇舌颜色鲜艳且动态猛烈。
盘身:蛇缠绕蜷曲的身体姿态。
蹙:收缩,这里指蛇身上花纹紧凑的样子。
白花:白色花纹。
竖毛发:形容人遇到极端恐惧时汗毛直竖的情景。
饮浪:蛇饮水时引起的水面波动,形容其饮水的场景。
沸泥沙:形容蛇的毒液强大到能令江河中的泥沙似乎都沸腾起来。
叔敖瘗:典故,孙叔敖是古代楚国的贤臣,曾埋蛇以免众人遭害。
其如多似麻:即便是想效仿叔敖埋蛇,也因为蛇太多而难以实现,‘多似麻’形容数量极多。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毒蛇的诗句,通过生动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蛇类多样且危险的一面。"巴蛇千种毒"直接点出了主题,即巴蛇之毒;"其最鼻褰蛇"则指出这种蛇中鼻部有褰起,是一种特征。接下来的"掉舌翻红燄,盘身蹙白花"生动地描绘了蛇吐舌时的恐怖景象,以及它蜷缩身体形成类似白色花状的姿态。

诗中的"喷人竖毛发,饮浪沸泥沙"则形象地展示了这种毒蛇对人的威胁,它的喷吐可以让人毛发竖立,而吞食之物甚至包括泡沫和泥沙,这强调了它的凶猛与贪婪。最后,"欲学叔敖瘗,其如多似麻"表达了想要模仿古代医学专家叔敖治蛇之法,但难度极高,如同要数清麻线一般复杂。

整首诗充满了想象力和节奏感,通过对毒蛇的生动描写展现了作者的艺术才华。

收录诗词(887)

元稹(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 字:微之

相关古诗词

虫豸诗.浮尘子三首(其一)

可叹浮尘子,纤埃喻此微。

宁论隔纱幌,并解透绵衣。

有毒能成痏,无声不见飞。

病来双眼暗,何计辨雰霏。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虫豸诗.蜘蛛三首(其一)

蜘蛛天下足,巴蜀就中多。

缝隙容长踦,虚空织横罗。

萦缠伤竹柏,吞噬及虫蛾。

为送佳人喜,珠栊无奈何。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虫豸诗.蛒蜂三首(其一)

巴蛇蟠窟穴,穴下有巢蜂。

近树禽垂翅,依原兽绝踪。

微遭断手足,厚毒破心胸。

昔甚招魂句,那知眼自逢。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冬]韵

虫豸诗.蟆子三首(其一)

蟆子微于蚋,朝繁夜则无。

毫端生羽翼,针喙噆肌肤。

暗毒应难免,羸形日渐枯。

将身远相就,不敢恨非辜。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