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晦日钧州公馆见菊

天涯已逼三冬候,客舍仍开九日花。

无那繁香经雨歇,独看疏蕊向风斜。

餐英实有骚人兴,送酒虚疑陶令家。

想象故园摇落尽,倍令游子惜年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深秋时节,诗人身处他乡,于客舍中偶遇菊花盛开的景象。诗中的“天涯已逼三冬候”一句,点明了季节的转换,暗示着深秋的临近,给人一种时间流逝的感慨。“客舍仍开九日花”则巧妙地将菊花与重阳节联系起来,重阳节是赏菊的传统节日,此处既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也暗含了对时光易逝的无奈。

接下来,“无那繁香经雨歇,独看疏蕊向风斜”两句,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雨后菊花的凋零景象,以及诗人独自观赏菊花的姿态,营造了一种孤寂而略带哀愁的氛围。菊花虽经雨打风吹,但仍保持着其坚韧不屈的品格,这也引发了诗人对自身命运和处境的思考。

“餐英实有骚人兴,送酒虚疑陶令家”两句,借用了古代文人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菊花的喜爱之情,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这里的“骚人”指的是屈原这样的古代诗人,他们以菊花象征高洁的品质;“陶令”则是指东晋时期的陶渊明,他以饮酒赏菊著称,象征着闲适自在的生活态度。这两句诗不仅增添了诗歌的文化内涵,也反映了诗人内心深处对于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

最后,“想象故园摇落尽,倍令游子惜年华”两句,将个人的情感提升到了更广阔的层面。诗人联想到家乡的景色可能已经凋零,这更加深了他对当前处境的感慨,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惋惜。这种思乡之情,是许多游子在异乡漂泊时都会有的共鸣,它体现了人类共通的情感体验。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面对深秋景色时的复杂情感,既有对自然美的欣赏,也有对人生境遇的反思,以及对故乡和时光的深深眷恋。

收录诗词(590)

唐顺之(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义修。汉族。明代儒学大师、军事家、散文家,抗倭英雄。正德二年十月初五出生在常州(武进)城内青果巷易书堂官宦之家。嘉靖八年(1529)会试第一,官翰林编修,后调兵部主事。当时倭寇屡犯沿海,以兵部郎中督师浙江,曾亲率兵船于崇明破倭寇于海上。升右佥都御史,巡抚凤阳,1560年四月丙申(初一)日(4月25日)至通州(今南通)去世。崇祯时追谥襄文。学者称"荆川先生"

  • 号:荆川
  • 籍贯:武进(今属江苏常州)
  • 生卒年:公元1507~1560

相关古诗词

村居二首(其一)

偶然灌园兴,不是学于陵。

醉卧松间月,行攀岩下藤。

睢于窃自愧,捭阖又无能。

惟应白社里,谈笑共高僧。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蒸]韵

村居二首(其二)

山人颇好事,蓬户掩还开。

四野绿禾满,三秋白雁来。

授衣裁短褐,饮蜡献新醅。

即此堪投老,栖栖竟何哉。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村夜

纤月生西浦,流光照北林。

群喧一以息,百籁相与吟。

始悟丘园里,能生清净心。

悠悠何所叹,独坐抚瑶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同皇甫子循游横山二首(其一)

曲磴行来尽,松阴转寂寥。

不知茅屋近,却望石梁遥。

叶响疑闻雨,渠寒未上潮。

夫君轩冕客,此地欲相招。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萧]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