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皇甫子循游横山二首(其一)

曲磴行来尽,松阴转寂寥。

不知茅屋近,却望石梁遥。

叶响疑闻雨,渠寒未上潮。

夫君轩冕客,此地欲相招。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萧]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横山的一次游历体验,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景色的静谧与深邃。首句“曲磴行来尽”以“曲磴”点明了山路的蜿蜒曲折,而“行来尽”则暗示了旅程的深入与探索的持续。接着,“松阴转寂寥”一句,通过“松阴”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幽静、清冷的氛围,而“寂寥”二字则直接表达了环境的空旷与宁静。

“不知茅屋近,却望石梁遥”两句,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一方面表达对近处茅屋的未知与好奇,另一方面则通过“石梁遥”强调了远处景致的遥远与神秘。这种空间上的对比,不仅丰富了画面的层次感,也激发了读者的想象。

“叶响疑闻雨,渠寒未上潮”则是对自然声音与景象的细腻捕捉。通过“叶响”与“疑闻雨”的联系,诗人将听觉与视觉巧妙结合,使读者仿佛能听到风吹过树叶时细微的声音,甚至误以为是雨声。而“渠寒未上潮”则描绘了一幅冬日河面平静、寒气凝结的画面,没有潮水涌动的迹象,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寂静与寒冷。

最后,“夫君轩冕客,此地欲相招”两句,既是对友人的邀请,也是对读者的一种情感投射。这里的“夫君”可以理解为作者自己,也可以是与他同行的朋友,而“轩冕客”则暗示了身份的尊贵与地位的显赫。通过这样的设定,诗人不仅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赞美,也流露出对友情与交流的渴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致描绘和情感的巧妙抒发,展现了作者对美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同时也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自然山水的独特审美情趣。

收录诗词(590)

唐顺之(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义修。汉族。明代儒学大师、军事家、散文家,抗倭英雄。正德二年十月初五出生在常州(武进)城内青果巷易书堂官宦之家。嘉靖八年(1529)会试第一,官翰林编修,后调兵部主事。当时倭寇屡犯沿海,以兵部郎中督师浙江,曾亲率兵船于崇明破倭寇于海上。升右佥都御史,巡抚凤阳,1560年四月丙申(初一)日(4月25日)至通州(今南通)去世。崇祯时追谥襄文。学者称"荆川先生"

  • 号:荆川
  • 籍贯:武进(今属江苏常州)
  • 生卒年:公元1507~1560

相关古诗词

同皇甫子循游横山二首(其二)

常时思独往,坐为尘事撄。

幸接金门客,相攀桂树荣。

峰微片云度,谷静众禽鸣。

何年将结社,与子共逃名。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夜宿王氏庄

微月挂孤壁,四山何悄然。

因穿萝径去,忽造竹林边。

丛木深寒气,平芜淡野烟。

徘徊兴复尽,还就茅斋眠。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暮春游阳羡南山四首(其一)

清溪知几曲,惟见白云深。

一入蘼芜径,欣闻樵采吟。

春莺未停啭,夏叶始繁阴。

乘此纵长啸,悠然物外心。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同林尹游会真庵

言寻仙子宅,窈窕傍清溪。

望气行应近,穿云路屡迷。

人闲多戏鹿,树老更栖鸡。

愿得使君姓,留将石上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齐]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