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居二首(其一)

偶然灌园兴,不是学于陵。

醉卧松间月,行攀岩下藤。

睢于窃自愧,捭阖又无能。

惟应白社里,谈笑共高僧。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蒸]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在乡村的生活状态,充满了自然与宁静之美。诗人通过“偶然灌园兴”这一句,展现了他并非刻意追求隐逸生活,而是自然而然地沉浸于田园之中,享受着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乐趣。接着,“不是学于陵”一句,表明了他并非模仿古代的隐士于陵子,而是以自己的方式体验和感受生活。

“醉卧松间月,行攀岩下藤”这两句,生动地刻画了诗人闲适自在的生活场景。他或在松林间醉卧,享受月光的温柔;或在山岩之下攀藤而行,探索自然的奥秘。这种自由自在、与自然亲密接触的生活态度,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由的向往。

“睢于窃自愧,捭阖又无能”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能力的谦逊和对世事的淡然态度。他或许对自己的才能有所自知之明,但并不因此而自卑或焦虑,而是以一种平和的心态看待人生起伏。这里的“睢于”可能是指自我反省,而“捭阖”则可能暗指世事的复杂多变,诗人对此既不畏惧也不沉迷,展现出一种超脱的态度。

最后,“惟应白社里,谈笑共高僧”一句,点明了诗人理想的社交环境——与高僧一同在白社(可能指的是清静之地)中谈笑风生。这不仅体现了他对宗教精神的追求,也暗示了他渴望与智者交流,共同探讨人生哲理的愿望。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生活、自我以及理想社会的深刻思考和美好愿景。

收录诗词(590)

唐顺之(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义修。汉族。明代儒学大师、军事家、散文家,抗倭英雄。正德二年十月初五出生在常州(武进)城内青果巷易书堂官宦之家。嘉靖八年(1529)会试第一,官翰林编修,后调兵部主事。当时倭寇屡犯沿海,以兵部郎中督师浙江,曾亲率兵船于崇明破倭寇于海上。升右佥都御史,巡抚凤阳,1560年四月丙申(初一)日(4月25日)至通州(今南通)去世。崇祯时追谥襄文。学者称"荆川先生"

  • 号:荆川
  • 籍贯:武进(今属江苏常州)
  • 生卒年:公元1507~1560

相关古诗词

村居二首(其二)

山人颇好事,蓬户掩还开。

四野绿禾满,三秋白雁来。

授衣裁短褐,饮蜡献新醅。

即此堪投老,栖栖竟何哉。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村夜

纤月生西浦,流光照北林。

群喧一以息,百籁相与吟。

始悟丘园里,能生清净心。

悠悠何所叹,独坐抚瑶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同皇甫子循游横山二首(其一)

曲磴行来尽,松阴转寂寥。

不知茅屋近,却望石梁遥。

叶响疑闻雨,渠寒未上潮。

夫君轩冕客,此地欲相招。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萧]韵

同皇甫子循游横山二首(其二)

常时思独往,坐为尘事撄。

幸接金门客,相攀桂树荣。

峰微片云度,谷静众禽鸣。

何年将结社,与子共逃名。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