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过岳阳楼作

湖海倦游客,江汉有归舟。西风千里,送我今夜岳阳楼。日落君山云气,春到沅湘草木,远思渺难收。徒倚栏干久,缺月挂帘钩。

雄三楚,吞七泽,隘九州。人间好处,何处更似此楼头?欲吊沉累无所,但有渔儿樵子,哀此写离忧。回首叫虞舜,杜若满芳洲。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翻译

疲倦于湖海飘泊的生活,离开江陵乘舟沿江东归。西风正盛,一日千里一般,今夜把我送到岳阳楼。那湖中君山的暮霭云雾,四周萦绕,沅水、湘水相汇处的两岸草木,呈现出一片葱绿的春色,思绪翻腾,颇难平静。独自倚栏凝思,天上的月亮好似帘钩。
三楚、七泽、九州雄伟险要。人间美景,哪里比得上岳阳楼上所见呢?想祭奠屈原而不得,只能借登山临水,效渔儿樵子,抒发离忧之情。回过头去呼唤一代英主虞舜大帝,只见杜若花开满了水中沙洲。

注释

水调歌头:词牌名,又名“元会曲”“台城游”“凯歌”“江南好”“花犯念奴”等。
双调九十五字,平韵(宋代也有用仄声韵和平仄混用的)。
徙倚:犹低回,有留连不舍的意思。
帘钩:门窗上挂帘子所用的钩子。
三楚:指西楚、东楚、南楚,包括湖南、湖北、河南、江苏、安徽、江西等地。
七泽:古来相传楚地有七泽(七个大湖泊)。
九州:指整个中国。
沉累:指屈原。
虞舜:上古的一位帝王,相传南巡时死于苍梧之野,葬在九嶷山下(在今湖南宁远县)。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旅人离愁、赞美风景之美的诗篇。首句“湖海倦游客,江汉有归舟”勾勒出一位长时间旅行而疲惫不堪的游子,以及他心中对于归途的渴望与期盼。接着,“西风千里,送我今夜岳阳楼”则是借助自然界的西风,将诗人送至岳阳楼上,彰显了作者对这一地理位置的特别情感。

“日落君山云气,春到沅湘草木,远思渺难收”三句描绘出景色与心境的交织。夕阳西下时分,君山之巅云雾缭绕,而春天来临,沅水、湘江两岸的草木亦随之萌发,这些美好的景象却难以收拢诗人的遥远思念。

“徙倚栏杆久,缺月挂帘钩”则是诗人在岳阳楼上,倚靠着栏杆沉思,夜深人静之际,仅有的光源来自那挂在窗前、被风吹动的弯月。

“雄三楚,吞七泽,隘九州”一段,则是对长江流域的壮阔描述,展示了作者对于这片广袤地域的赞美之情。紧接着,“人间好处,何处更似此楼头”表达了诗人对于岳阳楼这一地理位置的极高评价,认为在人间众多美好的地方中,此处尤为绝佳。

“欲吊沈累无所,但有渔儿樵子,哀此写离忧”一句,表明了诗人想要抒发内心深处的沉痛,但却发现没有适当的对象,只能是那些在水边劳作的渔夫与山中砍柴的人,他们也许能够理解并共鸣诗人的离愁。

最后,“回首叫虞舜,杜若满芳洲”则是在岳阳楼上,诗人回望历史上的伟大人物,如虞舜等,心中充满了对过去英雄事迹的怀念与赞美,同时也感慨于当下的世态。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深切抒发,展现了作者对于岳阳楼这一地理位置的无限眷恋,以及对于人间美好场所的深刻认识与赞赏。

收录诗词(639)

张孝祥(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生于明州鄞县。宋朝词人。著有《于湖集》40卷、《于湖词》1卷。其才思敏捷,词豪放爽朗,风格与苏轼相近,孝祥“尝慕东坡,每作为诗文,必问门人曰:‘比东坡如何?’”

  • 字:安国
  • 号:于湖居士
  • 籍贯:简州(今属四川)
  • 生卒年:1132年-1169年

相关古诗词

水调歌头(其三)泛湘江

濯足夜滩急,晞发北风凉。吴山楚泽行遍,只欠到潇湘。买得扁舟归去,此事天公付我,六月下沧浪。蝉蜕尘埃外,蝶梦水云乡。

制荷衣,纫兰佩,把琼芳。湘妃起舞一笑,抚瑟奏清商。唤起九歌忠愤,拂拭三闾文字,还与日争光。莫遣儿辈觉,此乐未渠央。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押[阳]韵

水调歌头(其八)桂林中秋

今夕复何夕,此地过中秋。

赏心亭上唤客,追忆去年游。

千里江山如画,万井笙歌不夜,扶路看遨头。

玉界拥银阙,珠箔卷琼钩。驭风去,忽吹到,岭边州。

去年明月依旧,还照我登楼。

楼下水明沙静,楼外参横斗转,搔首思悠悠。

老子兴不浅,聊复此淹留。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押[尤]韵

水调歌头(其一)为时传之寿

云海漾空阔,风露凛高寒。

仙翁鹤驾,羽节缥缈下天端。

指点虚无征路,时见双凫飞舞,挥斥隘尘寰。

吹笛向何处,海上有三山。彩衣新,鱼服丽,更朱颜。

蟠桃未熟,千岁容与且人间。

早晚金泥封诏,归侍玉皇香案,踵武列仙班。

玉骨自难老,未用九霞丹。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水调歌头(其一)为总得居士寿

隆中三顾客,圯上一编书。

英雄当日感会,馀事了寰区。

千载神交二子,一笑眇然兹世,却愿驾柴车。

长忆淮南岸,耕钓混樵渔。忽扁舟,凌骇浪,到三吴。

纶巾羽扇容与,争看列仙儒。

不为莼鲈笠泽,便挂衣冠神武,此兴渺江湖。

举酒对明月,高曳九霞裾。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