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子

异方风物鬓成斑,荔子尝新得破颜。

兰蕙香浮襟解后,雪冰肤在酒酣间。

绝知高味倾瑶柱,未觉丰肌病玉环。

似是看来终不近,寄声龙目尽追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翻译

异乡的风土使我两鬓斑白,品尝新鲜荔枝仿佛重获青春。
兰花和蕙草的香气在解开衣襟后飘散,肌肤如雪在饮酒微醺时更显晶莹。
深知高雅的美食如瑶柱般令人陶醉,却并未感到丰满的肌肤像玉环那样让人担忧。
看似可望而不可即,我只好向你发出呼唤,希望能与你亲近。

注释

异方:异乡。
风物:风土人情。
鬓成斑:两鬓斑白。
荔子:荔枝。
尝新:品尝新果。
破颜:改变容颜。
兰蕙:兰花和蕙草。
香浮:香气飘浮。
襟解后:解开衣襟后。
雪冰肤:肌肤如雪。
酒酣:饮酒微醺。
绝知:深知。
瑶柱:珍贵的海参或瑶柱。
未觉:并未感到。
丰肌病玉环:丰满的肌肤像玉环一样娇弱。
病玉环:形容肌肤娇嫩如玉环。
似是:似乎。
看来:看上去。
终不近:难以接近。
寄声:寄托声音。
龙目:龙眼,这里可能指对方的眼睛。
追攀:追求亲近。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曾几所作的《荔子》,主要描绘了品尝荔枝的独特感受和对异域风情的感慨。首句“异方风物鬓成斑”以个人的衰老映衬出异地风光的新鲜,暗示时光流转与地域变迁。次句“荔子尝新得破颜”则生动地写出品尝荔枝带来的喜悦,仿佛连容颜也为之一亮。

“兰蕙香浮襟解后”通过兰花和蕙草的香气,进一步渲染了品荔时的愉悦氛围,而“雪冰肤在酒酣间”则形容荔枝清甜如雪,如同酒后的甘美享受。接下来,“绝知高味倾瑶柱”将荔枝的美味比作珍贵的瑶柱,凸显其口感之佳,而“未觉丰肌病玉环”则借杨贵妃典故,说虽然吃得丰盛,却并未感到身体不适,反而增添了健康之美。

尾联“似是看来终不近,寄声龙目尽追攀”表达了诗人对荔枝的喜爱和追求,似乎荔枝的魅力虽远在天边,但仍想尽全力去亲近和品味。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细腻,展现了诗人对荔枝的独特体验和对异域文化的欣赏。

收录诗词(614)

曾几(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自号茶山居士。徙居河南府(今河南洛阳)。历任江西、浙西提刑、秘书少监、礼部侍郎。学识渊博,勤于政事。他的学生陆游替他作《墓志铭》,称他“治经学道之余,发于文章,雅正纯粹,而诗尤工。”后人将其列入江西诗派。其诗多属抒情遣兴、唱酬题赠之作,闲雅清淡。五、七言律诗讲究对仗自然,气韵疏畅。古体如《赠空上人》,近体诗如《南山除夜》等,均见功力。所著《易释象》及文集已佚。《四库全书》有《茶山集》8卷,辑自《永乐大典》

  • 字:吉甫
  • 籍贯:其先赣州(今江西赣县)
  • 生卒年:1085--1166

相关古诗词

荣茂实侍郎饷家酿

风窗雪屋坐昏晨,一老江湖寂寞滨。

解战充虚惟有酒,绝甘分少不无人。

交情好在筼筜谷,腊味持来曲米春。

便觉寒家生暖热,故知客里未全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贺曾裘甫得解

南风盛事昔无闻,乃祖词场笔有神。

一榜豪英收几士,同年伯仲看三人。

今君科第欲惊世,他日文章当致身。

意惬归来能访我,亦令宗派倚生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送尹叔之象州

岁星一别又回天,贫贱交情老更坚。

传世典型清彻骨,向人怀抱直如弦。

经营象郡三椽屋,漂泛龙城一叶船。

风雨萧萧鸡自晓,此心常与子周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送方务德将漕广西时余亦有此除

壮时一别鬓成丝,忽漫同盘又语离。

底事不为三日款,相逢犹是半年迟。

溪边赠策正杨柳,境上开尊应荔枝。

莫叹峤南荒绝好,光华最有远人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