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逢北使题赠京邑亲知

征骖稍靡靡,去国方迟迟。

路绕南登岸,情摇北上旗。

故人怜别日,旅雁逐归时。

岁晏无芳草,将何寄所思。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翻译

乘坐的马车微微疲惫,离国的脚步缓缓迟疑。
道路曲折环绕向南岸延伸,情感随着北上的旗帜摇曳波动。
故友在离别的日子满怀怜惜,如同迁徙的大雁追逐着归期。
岁末已无芬芳的青草,我将以何寄托这满腹思绪。

注释

征骖:远行的马车。
稍:稍微,微微。
靡靡:形容行动迟缓、疲惫的样子。
去国:离开自己的国家。
方:正,正在。
迟迟:缓慢,拖延。
路:道路。
绕:环绕,弯曲围绕。
南登岸:向南岸方向前行。
情:情感,心情。
摇:摇动,波动。
北上旗:北上飘扬的旗帜,可能象征着诗人即将前往的方向或某种使命。
故人:老朋友,故友。
怜:怜惜,同情。
别日:离别的日子。
旅雁:迁徙的大雁,常用来比喻漂泊在外的人或表达思乡之情。
逐:追逐,跟随。
归时:归去的时节,此处指诗人希望回归的时刻。
岁晏:岁末,年终。
无芳草:没有芬芳的青草,这里以“芳草”象征美好的事物或情感寄托的对象。
将何:将要凭借什么。
寄所思:寄托我的思念之情。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旅人在离别之际的复杂情感。开篇“征骖稍靡靡,去国方迟迟”两句,通过对马蹄声响的描述,表达了离别时的不舍和行程中的延缓,反映出旅人的心境。紧接着,“路绕南登岸,情摇北上旗”进一步描写了旅人在途中所经之地,并且通过“情摇北上旗”强调了内心的情感波动。

诗的后半部分“故人怜别日,旅雁逐归时”表达了对往昔旧友的思念和对家乡的向往。最后两句“岁晏无芳草, 将何寄所思”,则是在问自己在年华渐老、自然景物已不如前时,该将自己的思念寄托于何处。这不仅是对自然美好的怀念,也是一种生命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感慨。

整首诗语言简洁,情感真挚,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绘,巧妙地表达了旅人内心的孤独与哀愁,是一首优美的别离之作。

收录诗词(219)

张九龄(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诗人。一名博物,汉族。长安年间进士。官至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后罢相,为荆州长史。诗风清淡。有《曲江集》。他是一位有胆识、有远见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名相。他忠耿尽职,秉公守则,直言敢谏,选贤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趋炎附势,敢与恶势力作斗争,为“开元之治”作出了积极贡献。他的五言古诗,以素练质朴的语言,寄托深远的人生慨望,对扫除唐初所沿习的六朝绮靡诗风,贡献尤大。誉为“岭南第一人”

  • 字:子寿
  • 籍贯: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
  • 生卒年:678-740

相关古诗词

感遇十二首(其四)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形式: 古风 押[屑]韵

感遇十二首(其五)

鱼游乐深池,鸟栖欲高枝。

嗟尔蜉蝣羽,薨薨亦何为。

有生岂不化,所感奚若斯。

神理日微灭,吾心安得知。

浩叹杨朱子,徒然泣路岐。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感遇十二首(其六)

孤鸿海上来,池潢不敢顾。

侧见双翠鸟,巢在三珠树。

矫矫珍木巅,得无金丸惧。

美服患人指,高明逼神恶。

今我游冥冥,弋者何所慕。

形式: 古风 押[遇]韵

感遇十二首(其七)

吴越数千里,梦寐今夕见。

形骸非我亲,衾枕即乡县。

化蝶犹不识,川鱼安可羡。

海上有仙山,归期觉神变。

形式: 古风 押[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