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遇十二首(其四)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形式: 古风 押[屑]韵

翻译

春天的兰叶繁茂翠绿,秋天的桂花皎洁明亮。
生机盎然,自然地形成了美好的季节。
谁能料到山林隐居者,闻到风中花香便心生喜悦。
草木自有其纯净本心,何须期盼美人的采摘来彰显价值。

注释

兰叶:兰花的叶子。
春:春天。
葳蕤:形容草木繁盛茂密的样子。
桂华:桂花的花朵。
秋:秋天。
皎洁:明亮而洁净。
欣欣:形容生机勃勃的样子。
此生:这种生命。
意:景象,状态。
自尔:自然地,自然而然。
为:成为。
佳节:美好的季节,这里指适宜草木生长的美好时光。
谁知:谁能料到。
林栖者:居住在山林中的隐居者。
闻风:听到风声,此处指闻到随风飘来的花香。
坐:因,于是。
相悦:相互喜欢,此处指隐居者对花香的喜爱。
草木:泛指各种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
本心:指草木自然、纯净、本真的内心状态或本质特征。
何求:何须寻求,何须期盼。
美人:古代常用来比喻君主或尊贵之人,此处泛指赏识、喜爱并采摘草木的人。
折:采摘,攀折。

鉴赏

这是一首充满了自然景观和内心情感的诗,通过对兰叶、桂华等自然元素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美好生活状态的向往与享受。从“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可见诗人对四季景色的细腻观察和欣赏,兰叶在春天茂盛而生长,桂花在秋季中绽放光彩,每一句都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喜悦与宁静。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表达了诗人对于当前生活状态的满足和享受,将自己内心的快乐定格为一个个人的佳节,不需要外界的装饰和他人的认同。这里体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淡然与自在。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则描绘了一种隐居生活的诗意画面,诗人在自然中找到宁静与愉悦,仿佛能听懂树木之语,与大自然和谐共处。这里传达了对隐逸生活的一种向往,通过“林栖者”这个词汇,可以感受到一种超脱尘世的境界。

最后,“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表达了一种顺应自然、不做无谓劳作的心态。这里强调的是自然万物皆有其固有的秩序,不需要外力去改变它们,包括不需要美人来折取花枝以示爱惜,这是一种对自然的尊重和顺应。

整首诗流露出一种超然物外、与世无争的心境,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以及对内心世界的抒发,诗人展现了一种清新脱俗的生活态度。

收录诗词(219)

张九龄(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诗人。一名博物,汉族。长安年间进士。官至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后罢相,为荆州长史。诗风清淡。有《曲江集》。他是一位有胆识、有远见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名相。他忠耿尽职,秉公守则,直言敢谏,选贤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趋炎附势,敢与恶势力作斗争,为“开元之治”作出了积极贡献。他的五言古诗,以素练质朴的语言,寄托深远的人生慨望,对扫除唐初所沿习的六朝绮靡诗风,贡献尤大。誉为“岭南第一人”

  • 字:子寿
  • 籍贯: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
  • 生卒年:678-740

相关古诗词

感遇十二首(其五)

鱼游乐深池,鸟栖欲高枝。

嗟尔蜉蝣羽,薨薨亦何为。

有生岂不化,所感奚若斯。

神理日微灭,吾心安得知。

浩叹杨朱子,徒然泣路岐。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感遇十二首(其六)

孤鸿海上来,池潢不敢顾。

侧见双翠鸟,巢在三珠树。

矫矫珍木巅,得无金丸惧。

美服患人指,高明逼神恶。

今我游冥冥,弋者何所慕。

形式: 古风 押[遇]韵

感遇十二首(其七)

吴越数千里,梦寐今夕见。

形骸非我亲,衾枕即乡县。

化蝶犹不识,川鱼安可羡。

海上有仙山,归期觉神变。

形式: 古风 押[霰]韵

感遇十二首(其八)

西日下山隐,北风乘夕流。

燕雀感昏旦,檐楹呼匹俦。

鸿鹄虽自远,哀音非所求。

贵人弃疵贱,下士尝殷忧。

众情累外物,恕己忘内修。

感叹长如此,使我心悠悠。

形式: 古风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