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万里沙西寇已平,犬羊群外筑空城。
分营夜火烧云远,校猎秋雕掠草轻。
秦将力随胡马竭,蕃河流入汉家清。
羌戎不识干戈老,须贺当时圣主明。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 边塞安宁的画面,通过对比和夸张的手法,展现了边疆地区由动乱到太平的巨大变迁。首句“万里沙西寇已平”,直接点明了边疆的战事已经结束,安全得到恢复。“犬羊群外筑空城”则通过生动的细节,形象地展示了边疆地区的宁静与繁荣,仿佛连动物们都在享受和平带来的安宁。
中间两句“分营夜火烧云远,校猎秋雕掠草轻”,描绘的是军队夜宿时点燃的篝火映红了遥远的云端,以及秋季狩猎时空中的雕鹰在轻拂过草地的情景。这些画面不仅展示了军事行动的壮观,也反映出边疆地区广阔无垠的自然风光。
“秦将力随胡马竭,蕃河流入汉家清”两句,则表明了军队的力量足以征服异族,以及由此带来的和平与清净。这里的“胡马”指的是边疆地区的外来民族,而“蕃河流入汉家清”则象征着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水流归于一统,表达了对中央王朝的向心力。
最后两句“羌戎不识干戈老,须贺当时圣主明”,意味着那些曾经的敌人——羌戎民族,如今已不再熟悉战争的残酷,而是享受和平带来的安宁。诗人通过这些字句,表达了对“当时圣主”的赞誉,这位君主智慧与英明,为边疆地区带来了长久的太平。
整首诗以其雄浑的笔触、鲜活的细节和深远的意境,将边塞生活的变迁与和平景象描绘得淋漓尽致,既展现了诗人对边疆地区深刻的观察,也流露出对盛世太平的无限赞美之情。
不详
重来访惠休,已是十年游。
向水千松老,空山一磬秋。
石窗清吹入,河汉夜光流。
久别多新作,长吟洗俗愁。
冥鸿久不群,徵拜动天文。
地主迎过郡,山僧送出云。
登车残月在,宿馆乱流分。
若更思林下,还须共致君。
谁将倚天剑,削出倚天峰。
众水背流急,他山相向重。
树黏青霭合,崖夹白云浓。
一夜盆倾雨,前湫起毒龙。
铭旌归故里,猿鸟亦悽然。
已葬桐江月,空回建水船。
客传为郡日,僧说读书年。
恐有吟魂在,深山古木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