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皇恩(其二)读《庄子》,闻朱晦庵即世

案上数编书,非庄即老。会说忘言始知道;万言千句,不自能忘堪笑。今朝梅雨霁,青天好。

一壑一丘,轻衫短帽。白发多时故人少。子云何在,应有玄经遗草。江河流日夜,何时了。

形式: 词牌: 感皇恩

翻译

桌案上摆放着的几卷书,都是老庄的著作,读了也会说“忘言”通晓规律与道理这样的话。说了千句万言,其实还是不能真忘,的确可笑。今天梅雨停止,放晴了,天气真好。
如今隐退山林丘壑,身穿轻衫,头戴短帽。白发渐渐增多,而故人却越来越少。先生已逝,无论去了何处,也会像扬雄那样留下不朽经典,就像江河日夜奔流,永不停息。

注释

感皇恩: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
有不同格式,此为双调六十七字,仄韵格。
朱晦庵:即南宋大儒朱熹,晦庵是他的号。
即世:指去世。
霁:雨后或雪后天气转晴。
子云:西汉学者扬雄的字。
玄经:指《太玄》,扬雄的哲学著作。

鉴赏

这首词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作品,名为《感皇恩·其二》。他以阅读《庄子》为契机,表达了对庄子哲学的感悟以及对友人朱晦庵去世的感慨。词中“案上数编书,非庄即老”描绘了作者沉浸在庄子和老子的哲学书籍中,暗示他对道家思想的深入探究。“会说忘言始知道”则体现了庄子主张的无言之教,认为通过领悟而非言辞才能真正理解道的真谛。

“万言千句,自不能忘堪笑”流露出词人对繁琐言辞的反思,认为过多的语言难以表达真正的智慧,甚至有些可笑。接着,“朝来梅雨霁,青青好”描绘了雨后初晴的清新景象,以此转换心情,寄寓对生活的热爱。

“一壑一丘,轻衫短帽”描绘了隐逸生活的画面,表达了词人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暗含对纷扰世事的厌倦。“白发多时故人少”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朋友凋零的感慨。“子云何在”借汉代学者扬雄(字子云)的典故,怀念朱晦庵,希望他遗留的学问能得以传承。“江河流日夜,何时了”以江河日夜流淌比喻人生的无尽,表达了对人生终将结束的无奈和对永恒的追求。

整体来看,这首词情感深沉,既有对道家哲学的思考,也有对友情和生命的感慨,展现了辛弃疾深厚的学识和丰富的人生体验。

收录诗词(762)

辛弃疾(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 籍贯:历城(今山东济南)
  • 生卒年:1140-1207

相关古诗词

摸鱼儿.观潮上叶丞相

望飞来半空鸥鹭,须臾动地鼙鼓。截江组练驱山去,鏖战未收貔虎。朝又暮。诮惯得、吴儿不怕蛟龙怒。风波平步。看红旆惊飞,貔鱼直上,蹙踏浪花舞。

凭谁问,万里长鲸吞吐,人间儿戏千弩。滔天力倦知何事,白马素车东去。堪恨处,人道是、属镂怨愤终千古。功名自误。谩教得陶朱,五湖西子,一舸弄烟雨。

形式: 词牌: 摸鱼儿

摸鱼儿.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

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

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迷归路。

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镇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

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

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

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形式: 词牌: 摸鱼儿

新荷叶.初秋访悠然

物盛还衰,眼看春叶秋萁。

贵贱交情,翟公门外人稀。

酒酣耳热,又何须、幽愤裁诗。

茂林修竹,小园曲径疏篱。秋以为期。

西风黄菊开时。拄杖敲门,从他颠倒裳衣。

去年堪笑,醉题诗、醒后方知。

而今东望,心随去鸟先飞。

形式: 词牌: 新荷叶

新荷叶(其二)再和

春色如愁,行云带雨才归。

春意长闲,游丝尽日低飞。

闲愁几许,更晚风、特地吹衣。

小窗人静,棋声似解重围。光景难携。

任他鶗鴂芳菲。细数从前,不应诗酒皆非。

知音弦断,笑渊明、空抚馀徽。

停杯对影,待邀明月相依。

形式: 词牌: 新荷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