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日透珠帘见冕旒,六宫争逐百花毬。
回看不觉君王去,已听笙歌在远楼。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皇宫深处的春日景象与感受。"日透珠帘见冕旒",珠帘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格外耀眼,而透过珠帘可以看到宫殿上悬挂的冕旒,这不仅展示了皇宫的奢华,也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变化。"六宫争逐百花毬"则展现了一幅春日里嫔妃们嬉戏追逐的画面,百花之中竞相寻找新鲜花朵,表现了她们对美好事物的渴望和对春天的热爱。
然而,在这种美好的表象背后,却隐藏着一种淡淡的忧伤。"回看不觉君王去"一句,透露出诗人对于皇权变迁的无奈与感慨。这里的“君王”虽未指明,但其离去显然给宫廷生活带来了某种影响。而最后一句"已听笙歌在远楼",则是对这一变化的感受,笙歌飘渺,从远处传来,在这座空旷的皇宫深巢中回响,增添了一份凄美和孤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春日的景色与宫廷生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过往时光的留恋,以及面对变迁无常的历史与命运所持有的复杂情感。
不详
[约公元九o一年前后在世]字象文。生卒年均不详,约唐哀帝天复初前后在世。生而颖秀,幼能为诗登单于台,有“白日地中出,黄河天上来”名,由是知名。家贫累下第,留滞长安。乾宁二年。唐懿宗咸通(860-874)年间,与许棠、张乔、郑谷等合称“咸通十哲”。授校书郎,调栎阳尉,迁犀浦令。五建建蜀国,拜膳部员外郎。后为金堂令
嘉陵路恶石和泥,行到长亭日已西。
独倚阑干正惆怅,海棠花里鹧鸪啼。
晚学更求来世达,正怀非与百邪侵。
古人名在今人口,不合于名不苦心。
长筇自担药兼琴,话著名山即拟寻。
从听世人权似火,不能烧得卧云心。
十载长安迹未安,杏花还是看人看。
名从近事方知险,诗到穷玄更觉难。
世薄不惭云路晚,家贫唯怯草堂寒。
如何直道为身累,坐月眠霜思枉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