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十载长安迹未安,杏花还是看人看。
名从近事方知险,诗到穷玄更觉难。
世薄不惭云路晚,家贫唯怯草堂寒。
如何直道为身累,坐月眠霜思枉乾。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飘泊天涯、心怀壮志却未获实现的士人之情怀。开篇“十载长安迹未安,杏花还是看人看”,表达了诗人对权贵和世事的冷漠与淡然,时间流逝,但个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未能稳固,甚至受到他人的冷眼相待。“名从近事方知险,诗到穷玄更觉难”,则透露出诗人对于声誉的追求以及文学创作的艰辛,越是深入探讨,便感到困难重重。
继而“世薄不惭云路晚,家贫唯怯草堂寒”,反映了社会的物质贫乏和精神空虚,以及诗人个人的贫穷生活。这里的“云路”象征着高远的理想,而“草堂”则是诗人居住的地方,充满了哀伤。
最后,“如何直道为身累,坐月眠霜思枉乾”,诗人发出感慨,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困惑和苦恼。面对种种不如意,只能在明月下沉思冥想,内心的忧虑如同寒霜般覆盖着自己的思想。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诗人的个人遭遇,反映了社会的冷漠与个人的困顿,同时也表现出诗人对于理想与现实差距的深刻感慨。
不详
[约公元九o一年前后在世]字象文。生卒年均不详,约唐哀帝天复初前后在世。生而颖秀,幼能为诗登单于台,有“白日地中出,黄河天上来”名,由是知名。家贫累下第,留滞长安。乾宁二年。唐懿宗咸通(860-874)年间,与许棠、张乔、郑谷等合称“咸通十哲”。授校书郎,调栎阳尉,迁犀浦令。五建建蜀国,拜膳部员外郎。后为金堂令
会面却生疑,居然似梦归。
塞深行客少,家远识人稀。
战马分旗牧,惊禽曳箭飞。
将军虽异礼,难便脱麻衣。
明时不敢卧烟霞,又见秦城换物华。
残雪未销双凤阙,新春已发五侯家。
甘贫祗拟长缄酒,忍病犹期强采花。
故国别来桑柘尽,十年兵践海西艖。
丛丛寒水边,曾折打鱼船。
忽与亭台近,翻嫌岛屿偏。
花明无月夜,声急正秋天。
遥忆巴陵渡,残阳一望烟。
秋天木叶乾,犹有白花残。
举世稀栽得,豪家却画看。
片苔相应绿,诸卉独宜寒。
几度携佳客,登高欲折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