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常恐朝阴至夕曛,好风吹去信多勤。
得逢白日忽开眼,可惜青天尚有云。
安得植梯悬碧落,共操长帚扫妖氛。
恨无玉纩充天耳,垤鹳鸣鸠愿不闻。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令的作品,名为《晚晴寄满子权》。从诗中可以感受到诗人的急切心情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常恐朝阴至夕曛”,表达了诗人对于天气变化的担忧,以及希望能有更多的晴朗日子的愿望。“好风吹去信多勤”则是诗人期待着清风能够带走不祥之物,保持环境的清洁和纯净。
“得逢白日忽开眼”,描绘了天空突然放晴的情景,阳光如同眼睛一般,明亮而温暖。“可惜青天尚有云”,诗人虽然欣喜于突如其来的晴朗,却也感到一些遗憾,因为天空中仍然有乌云漂浮。
“安得植梯悬碧落”,这一句中,“植梯”意指攀登高处,通过“悬碧落”的形象,可以想象诗人想要触及蓝天白云的渴望。“共操长帚扫妖氛”,则是希望与他人一同使用长柄的扫帚驱散邪恶之气。
最后两句,“恨无玉纩充天耳,垤鹳鸣鸠愿不闻”表达了诗人的理想和愿望。这里的“玉纩”象征着纯净无暇的东西,而“充天耳”则是希望这种纯净能够充满整个天空,让人听不到任何不和谐的声音。而“垤鹳鸣鸠愿不闻”中的“垤鹳”指的是乌鸦等动物,“鸣鸠”则是它们的叫声,诗人表示即使是这些声音,也希望能够不再听到。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于干净环境和纯粹心灵的追求。
不详
初字钟美,后改字逢原。原籍元城(今河北大名)。5岁丧父母,随其叔祖王乙居广陵(今江苏扬州)。长大后在天长、高邮等地以教学为生,有治国安民之志。王安石对其文章和为人皆甚推重。有《广陵先生文章》、《十七史蒙求》
晓枝开早未多稠,屡嗅清香不忍收。
万木已知春尽到,百花常负后来羞。
东风也合相和暖,腊雪无端欲滞留。
满眼萧疏正堪惜,莫将横笛起人愁。
绿野爱平宽,偶来或永叹。
村儿骇车马,野犬吠衣冠。
乱草无闲地,斜阳有去鞍。
良田半蹊径,始信直行难。
强颜求世亦何从,甔石时时得复空。
何日能无寒饿役,此身得与圣贤终。
人生汲汲须高致,世态浑浑未易穷。
安得相逢共相语,荒城回首又春风。
岁事荒凉晚易悲,西风日夜弄寒威。
秋来寡妇尤勤织,谁是行人未有衣。
常恐衰颜随节换,空看落叶倚风飞。
从来最是悲秋者,况是悲秋客未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