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寂照遍恒沙,凡圣含灵共一家。

一念不生全体现,六情才动被云遮。

遣除凡拙重增病,趣向真如亦是邪。

任逐境缘无碍得,真如凡圣是空花。

形式: 偈颂 押[麻]韵

鉴赏

这首诗《偈》由唐代诗人张拙所作,其内容深邃,蕴含着佛教思想与禅宗智慧。诗中以“光明寂照遍恒沙”开篇,形象地描绘了宇宙间一切事物皆处于永恒的光明与寂静之中,强调了万物本自具足的真理。接着,“凡圣含灵共一家”一句,表达了众生平等,无论凡人还是圣贤,都是宇宙生命的一部分,体现了佛教中的慈悲与包容。

“一念不生全体现,六情才动被云遮”两句,揭示了心灵状态与外界显现之间的关系。当心中无杂念时,宇宙的真相得以显现;反之,一旦情感波动,心灵的清明便被遮蔽,难以洞察真相。这不仅是对内心世界的描述,也暗含了修行者追求内心平静,以达到洞察真理境界的意旨。

“遣除凡拙重增病,趣向真如亦是邪”则进一步探讨了修行过程中的误区。诗人提醒人们,去除世俗的愚笨并不等于增加病痛,追求真正的真理也不能成为错误的行为。这里强调了修行不应陷入形式主义或极端化的陷阱,而应保持内心的平衡与正见。

最后,“任逐境缘无碍得,真如凡圣是空花”表达了对现实与真理之间关系的深刻理解。在随缘任运中,不为外境所束缚,最终达到超越凡圣之别的境界。这里的“真如”与“空花”分别象征着不变的真理与虚幻的现象,强调了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应超越表面现象,直达本质。

整体而言,这首《偈》通过精炼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宇宙真理、心灵修养以及修行路径的深刻思考,具有很高的哲学价值和艺术魅力。

收录诗词(1)

张拙(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末进士。信佛教。曾在湖南与石霜庆诸谈佛法。《祖堂集》卷六、《景德传灯录》卷一五载其事迹,并录诗偈1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相关古诗词

颂(其一)

心静愁难入,无忧祸不侵。

道高龙虎伏,德重鬼神钦。

形式: 偈颂 押[侵]韵

颂(其二)

修多妙用勿功夫,返本还源是大愚。

古佛不从修证得,直饶玄妙也崎岖。

形式: 偈颂 押[虞]韵

答僧问(其一)

宝盖高高挂,其中事若何。

谁师言下旨,一句不消多。

形式: 五言绝句 押[歌]韵

答僧问(其二)

宝盖挂空中,有路不曾通。

傥求言下旨,便是有西东。

形式: 五言绝句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