荅元美吴门邂逅于鳞有赠(其四)

雪满江城醉色寒,萧条春兴入弹冠。

自怜沧海双珠合,谁作青云一鹗看。

日月祗销高伏枕,风尘何事老投竿。

岂宜梅福吴门在,共说先朝吏隐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李攀龙所作的《答元美吴门邂逅于鳞有赠(其四)》。诗中描绘了诗人面对世事沧桑、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友情、官场与隐逸生活的复杂情感。

首句“雪满江城醉色寒”以雪景开篇,渲染出一种寒冷而孤寂的氛围,暗示着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忧郁。接着,“萧条春兴入弹冠”一句,通过描写春天的萧条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青春不再的感慨,同时“弹冠”一词也暗含了仕途失意之意。

“自怜沧海双珠合,谁作青云一鹗看”两句,运用比喻手法,将自己比作沧海中的两颗明珠,渴望被人赏识,却无人能识。同时,以“青云一鹗”自比,表达了对高远理想的追求和对现实的无奈。

“日月祗销高伏枕,风尘何事老投竿”则进一步抒发了诗人对时间流逝、年华老去的感叹,以及对官场纷扰、世态炎凉的厌倦,选择退隐江湖,远离尘嚣。

最后,“岂宜梅福吴门在,共说先朝吏隐难”两句,借用了历史人物梅福的故事,表达了诗人对于古代隐士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现实难以实现这种理想状态的无奈与遗憾。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个人情感、历史典故的巧妙融合,展现了诗人深沉的内心世界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1426)

李攀龙(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20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

  • 号:沧溟
  • 籍贯:历城(今山东济南)
  • 生卒年:1514—1570

相关古诗词

过严陵

严陵物色动新年,解缆春回七里船。

绣岭更宜残雪映,钓台高并客星悬。

滩声乍合三江壮,山势遥临百越偏。

此日青阳瞻帝座,羊裘深愧昔人贤。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题候涛山观音寺寺徙自落迦

落迦山上古祗林,白马西来峡口深。

月出尔时楼阁影,风还如是海潮音。

若非鹦鹉元能语,谁解莲花不染心。

五十三员知识尽,可劳踪迹问浮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大阅兵海上(其一)

使者乘轺大阅兵,千艘并集甬句城。

腾装杀气三江合,吹角长风万里生。

帐拥楼台天上坐,阵回鱼鸟镜中行。

不知谁校昆池战,横海空传汉将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大阅兵海上(其二)

戈船诸校锦征袍,水战当场命客豪。

万橹军声开岛屿,千樯阵影压波涛。

赤城深泛旌旗动,射的遥衔竹箭高。

东海便应铜柱起,何妨马援是吾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豪]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