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寒病痞痛用古砭法以砖熨之忽一夕帐烟塞满火自下炎上焚衣被之半有感赋之

怕寒不暇解衣眠,偪塞蒸成帐顶烟。

学士砖头因火灼,尚书履下透衾然。

洞存玉性真刚汉,焚却禅身笑浪仙。

收敛道心中夜坐,室虚窗白月如弦。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翻译

因为怕冷顾不上脱衣服睡觉,房间里的热气蒸腾,仿佛烟雾笼罩在帐顶。
学问深厚的砖头因高温而变色,尚书官职的鞋子底下都能透过被子感到热度。
洞穴般的内心保持着玉石般的刚毅,即使焚烧自身,也嘲笑那些追求世俗名利之人。
夜晚静坐修行,室内空旷,月光如弦,照亮寂静的夜晚。

注释

怕寒:形容人对寒冷的畏惧。
不暇:没有时间。
解衣眠:脱衣服睡觉。
偪塞:逼仄,拥挤。
蒸成:由于热气而形成。
帐顶烟:比喻热气上升形成的景象。
学士:古代学位的一种,这里指有学问的人。
尚书:古代官职,这里可能指地位较高的人。
履下:鞋底。
透衾然:穿透被子感到热度。
洞存:内心的深处。
玉性:像玉石一样坚硬的品质。
真刚汉:真正的硬汉。
禅身:佛教徒修炼身心,此处指修行者。
笑浪仙:嘲笑世俗的仙人。
收敛:收束,专注。
道心:修道之心。
夜坐:夜晚静坐。
室虚:室内空荡。
窗白:月光照亮窗户。
月如弦:形容月光如弓弦般明亮。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春寒中因病痛而采用古砭法以砖熨体的场景。诗人通过对室内环境的刻画,如“怕寒不暇解衣眠,偪塞蒾成帐顶烟”,表现出一种幽闭、温暖却又略带焦虑的情境。接着,“学士砖头因火灼,尚书履下透衾然”两句,则具体描述了古砭法的实施过程,同时也反映出了诗人对知识分子(学士)和官员(尚书)的关注。

“洞存玉性真刚汉,焚却禅身笑浪仙”一段,通过对比来表达诗人的坚韧不拔与超然物外的态度。最后,“收敛道心中夜坐,室虚窗白月如弦”,则是诗人在深夜静坐时的心境写照,通过“室虚”和“月如弦”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宁静而超脱的氛围。

整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的生活状况和内心感受,也反映出了当时社会上层人物的一种生活方式和精神追求。通过对比和意象的手法,诗人表达了一种坚持自我、本色不改的情怀,同时也透露出一丝幽默与超脱。

收录诗词(318)

吴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宁宗嘉定末前后在世。嘉定元年(公元1209年)第进士。累迁著作郎,兼直舍人院。应诏上书,颇切时要。累迁吏部侍郎兼直学士院,上疏言谨政体、正道揆、厉臣节、综军务四事。后进宝章阁学士,知温州,以言罢。泳著有鹤林集四十卷,《四库总目》行于世

  • 字:叔永
  • 籍贯:潼川
  • 生卒年:约公元1224年前后在世

相关古诗词

洪都病中梦与太白同登峨嵋亭有赋

翠浮天宇两眉修,不著尘寰半点愁。

锦袍仙人去不返,乘月忽作斯亭游。

月悬水底不受捉,牛渚矶翻酒星落。

气涌如山白浪掀,声悲动地终风作。

我思吊古登翠微,点检旧题无白诗。

生平白眼睨力士,焉肯妩媚歌峨嵋。

杨林渡头采石口,一处风寒几兵守。

寄语中流把柁翁,莫使江山落人手。

形式: 古风

送长儿槃赴金陵典斛(其五)

玄云拖榆塞,白露涂枫林。

靡靡秋未夕,边马已南侵。

子方从军去,川陆迥且深。

虎兕嗥旷野,猩猱啸高岑。

独见金城外,迎人柳阴阴。

主人敬爱客,秉义如断金。

好将少年行,转作节妇吟。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送长儿槃赴金陵典斛(其一)

皤皤六十翁,碌碌三男子。

阿柴冠尚痴,阿㭲晬欲死。

槃也年未彊,早为贫出仕。

家庭所训诲,仕亦当念此。

敬则能莅官,敏则能决事。

事长如严师,择交必端士。

僮亦人子耳,勿以盛气使。

只效龙伯高,芳名播青史。

形式: 古风

送长儿槃赴金陵典斛(其三)

仕历四千石,官联六尚书。

耕无田二顷,居无宅一区。

余岂不念子,皇皇事田庐。

多藏损其志,厚殖益尔愚。

贫乃好消息,此言诚不迂。

子官视庾氏,俸廪颇有馀。

疏花会结果,小水长通渠。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