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长儿槃赴金陵典斛(其五)

玄云拖榆塞,白露涂枫林。

靡靡秋未夕,边马已南侵。

子方从军去,川陆迥且深。

虎兕嗥旷野,猩猱啸高岑。

独见金城外,迎人柳阴阴。

主人敬爱客,秉义如断金。

好将少年行,转作节妇吟。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翻译

乌云笼罩着榆木边塞,白露润湿了枫树林。
秋天还未深,边疆的马匹已经开始南下侵犯。
你即将从军远行,河流大地广阔而深远。
猛兽在空旷原野上咆哮,猩猩在高山之上尖叫。
只看见金城之外,柳树成荫迎接行人。
主人热情款待客人,坚守道义如同金石般坚定。
美好的青春故事,如今却转变成了节妇的哀歌。

注释

玄云:乌云。
拖:笼罩。
榆塞:榆木边塞。
白露:清晨露水。
涂:润湿。
枫林:枫树。
靡靡:渐渐。
秋未夕:秋季未深。
南侵:南下侵犯。
子方:你。
军去:从军远行。
迥且深:广阔而深远。
虎兕:猛兽。
嗥:咆哮。
旷野:空旷原野。
啸:尖叫。
高岑:高山。
金城:坚固的城池。
柳阴阴:柳树成荫。
主人:主人。
敬爱客:热情款待。
如断金:如同金石坚定。
好将:美好地把。
少年行:青春故事。
节妇吟:节妇的哀歌。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边塞秋末的画面,充满了悲凉和思念之情。开篇“玄云拖榆塞,白露涂枫林”两句,以浓郁的笔触勾勒出一片萧瑟的边疆景象,云彩低垂,如同遮盖着整个边塞,而露水滴落在枫树叶上,显得格外清冷。

接着,“靡靡秋未夕,边马已南侵”进一步加深了这种氛围。秋天还未到尽头,但边疆的战事已经迫在眉睫,边塞上的战马早已准备好南下,这不仅是军事行动的紧张,也预示着战争的残酷和离别的痛苦。

“子方从军去,川陆迥且深”中的“子方”指的是诗人之子或亲友,他即将踏上从军的道路,而“川陆迥且深”则强调了这条道路的艰险与遥远。这不仅是对自然环境的刻画,更是对心路历程的写照。

接下来的“虎兕嗥旷野,猩猱啸高岑”用猛兽和灵猴的叫声烘托出边塞的荒凉与危险,生动地表现了边疆的荒凉与战争的氛围。

诗人在最后两句“独见金城外,迎人柳阴阴。主人敬爱客,秉义如断金”中表达了对亲友离别的深切思念和不舍。在遥远的边塞之外,只有那茂密的柳树似乎还在等待着归来的亲人。而“主人敬爱客,秉义如断金”则透露出诗人对于朋友间坚贞不渝情谊的赞扬,这份情谊坚固无比,如同断金一般。

全诗通过对边塞自然景观和战争氛围的描绘,以及对亲友离别之痛的抒发,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和丰富的内心世界。

收录诗词(318)

吴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宁宗嘉定末前后在世。嘉定元年(公元1209年)第进士。累迁著作郎,兼直舍人院。应诏上书,颇切时要。累迁吏部侍郎兼直学士院,上疏言谨政体、正道揆、厉臣节、综军务四事。后进宝章阁学士,知温州,以言罢。泳著有鹤林集四十卷,《四库总目》行于世

  • 字:叔永
  • 籍贯:潼川
  • 生卒年:约公元1224年前后在世

相关古诗词

送长儿槃赴金陵典斛(其一)

皤皤六十翁,碌碌三男子。

阿柴冠尚痴,阿㭲晬欲死。

槃也年未彊,早为贫出仕。

家庭所训诲,仕亦当念此。

敬则能莅官,敏则能决事。

事长如严师,择交必端士。

僮亦人子耳,勿以盛气使。

只效龙伯高,芳名播青史。

形式: 古风

送长儿槃赴金陵典斛(其三)

仕历四千石,官联六尚书。

耕无田二顷,居无宅一区。

余岂不念子,皇皇事田庐。

多藏损其志,厚殖益尔愚。

贫乃好消息,此言诚不迂。

子官视庾氏,俸廪颇有馀。

疏花会结果,小水长通渠。

形式: 古风

送长儿槃赴金陵典斛(其四)

援以书戒子,子竟不若翁。

陶以诗责儿,儿只如顽童。

房公岂不智,集此书屏风。

堂基未及搆,手泽俱成空。

乃知贵胄门,美业真难终。

子虽有良质,须用磨琢功。

射御亦是学,不妨随元戎。

形式: 古风 押[东]韵

送长儿槃赴金陵典斛(其二)

悲莫悲生离,老至悲转切。

阿爹领宾送,诸母持酒别。

大妇前致辞,忽忽颜不悦。

归来视季女,一夕亦永诀。

人事长如此,有怀向谁说。

泪缘亲爱滋,心以忧患折。

去去勿重陈,秦淮对明月。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