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次

一春略无十日晴,处处浮云将雨行。

野田春水碧于镜,人影渡傍鸥不惊。

桃花嫣然出篱笑,似开未开最有情。

茅茨烟暝客衣湿,破梦午鸡啼一声。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翻译

整个春日大概都没有连续十天清明无雨的日子,到处都是在天上的云彩携带着雨水漂浮而行。
野外田里的一潭绿油油的春水比镜子还要碧绿光亮,古渡口边人经过时水边的鸥鹭却自在不受惊吓。
篱笆外将开未开的桃花探头伸出,看上去是如此嫣然含情。
草屋边烟雨靡靡,打湿了行客的衣裳,午后鸡鸣一声将人从闲梦中唤引回了现实。

注释

野田春水碧于镜,人影渡傍鸥(ōu)不惊。
桃花嫣(yān)然出篱(lí)笑,似开未开最有情。
茅茨烟暝(míng)客衣湿,破梦午鸡啼一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行者在春日游历中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写和内心情感的表达。

“一春略无十日晴,处处溪云将雨行。” 这两句诗表明春天多阴雨,难得见阳光。溪边总是浮动着即将降临的雨云,这种氛围营造了一种静谧而又稍带忧郁的情境。

“野田春水碧于镜,人影渡傍鸥不惊。” 野田的春水清澈如同镜面一般平滑,而行者在此渡过时,即便是与鸥鸟相遇,也是如此自然而不惊慌,这两句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情怀。

“桃花嫣然出篱笑,似开未开最有情。” 桃花在围栏外露出几分诱人的微笑,但它似乎还未完全绽放,在这种半开半闭之中,显得尤为动人。这句诗捕捉了春天桃花的独特魅力和生机。

“茅茨烟暝客衣湿,破梦午鸡啼一声。” 茅茨(一种野草)间弥漫着晚霞般的烟霭,使得行者的衣服也沾上了露水。午后时分,一只公鸡唤醒了行者打断了他的美好梦境。这两句诗描绘了行者在自然中的孤独与寂寞,以及时间流转带来的无常感。

整首诗通过对春日景色的细致描摹,展现了诗人对于大自然的深切体悟和内心的情感波动。

收录诗词(339)

汪藻(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初文学家。又号龙溪。汪谷之子。先世籍贯婺源,后移居饶州德兴(今属江西)。早年曾向徐俯、韩驹学诗,入太学,喜读《春秋左氏传》及《西汉书》。崇宁二年(1103)进士,任婺州(今浙江金华)观察推官、宣州(今属安徽)教授、著作佐郎、宣州(今属安徽)通判等职。《全宋词》录其词4首

  • 字:彦章
  • 号:浮溪
  • 籍贯:饶州德兴(今属江西)
  • 生卒年:1079~1154

相关古诗词

桃源行

祖龙门外神传璧,方士犹言仙可得。

东行欲与羡门亲,咫尺蓬莱沧海隔。

那知平地有青春,只属寻常避世人。

关中日月空万古,花下山川长一身。

中原别后无消息,闻说胡尘因感昔。

谁教晋鼎判东西,却愧秦城恨南北。

人间万事愈可怜,此地当时亦偶然。

何事区区汉天子,种桃辛苦望长年。

形式: 古风

题晋祠

一脉泉随天地老,悠然洗尽半生心。

欲令惠及生民远,须道仁同此水深。

圣母慈灵昭往古,高题崇号重来今。

登祠拜罢秋无际,目极西城万亩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小重山

月下潮生红蓼汀。浅霞都敛尽,四山青。

柳梢风急堕流萤。随波处,点点乱寒星。

别语寄丁宁。如今能间隔,几长亭。

夜来秋气入银屏。梧桐雨,还恨不同听。

形式: 词牌: 小重山

点绛唇(其一)

新月娟娟,夜寒江静山衔斗。起来搔首,梅影横窗瘦。

好个霜天,闲却传杯手。君知否?乱鸦啼后,归兴浓于酒。

形式: 词牌: 点绛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