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遇十八首(其五)

仆本炎峤士,畴昔游幽燕。

幽燕俨神都,宫阙与天连。

青琐复金马,簪绂何蝉联。

策骏上金台,抗手怀高贤。

行行历黍谷,慷慨将谈天。

南归三十载,此路空悠然。

岂伊道里隔,苦寒不敢前。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陈子升所作的《感遇十八首》中的第五首。诗中以第一人称叙述,表达了诗人对过往岁月的追忆和对理想追求的感慨。

首句“仆本炎峤士,畴昔游幽燕。”点明了诗人的出身背景和曾经的游历经历。炎峤士指的是南方的士人,幽燕则是北方的地区,这两地的对比暗示了诗人南北漂泊的生活轨迹。

接着,“幽燕俨神都,宫阙与天连。”描绘了幽燕地区的壮丽景象,宫殿与天空相连,象征着权力与辉煌。诗人通过这一景象的描写,反映了他对过去繁华生活的怀念。

“青琐复金马,簪绂何蝉联。”进一步描述了宫廷的奢华与官员的显赫地位,青琐和金马是皇宫的象征,簪绂代表官服,蝉联则形容官位的连续和家族的荣耀。这些词语的运用,展现了诗人对过去荣华生活的向往和留恋。

“策骏上金台,抗手怀高贤。”诗人想象自己骑着骏马登上金台,与高贤交谈的情景,表达了他对知识和智慧的追求以及对高尚人格的敬仰。

“行行历黍谷,慷慨将谈天。”诗人继续描述自己的旅程,经过黍谷,心中充满慷慨激昂,准备与天对话,体现了他对天地自然的敬畏和探索精神。

最后,“南归三十载,此路空悠然。”诗人回顾过去的三十年,虽然已经回到南方,但心中仍对北方的那段生活感到空虚和怀念。“岂伊道里隔,苦寒不敢前。”则表达了诗人面对困难和寒冷时的犹豫和退缩,同时也流露出对理想追求的坚持和无奈。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丰富的意象运用,展现了诗人对过往生活的回忆、对理想追求的渴望以及面对现实困境时的复杂心情。

收录诗词(949)

陈子升(明末清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感遇十八首(其六)

百年能几时,何不逍遥游。

欲绝尘土迹,且居明月楼。

高情属遥漠,延睇舒层丘。

待我凌云翔,与子谈九州。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感遇十八首(其七)

信陵能折节,四体讵无骨。

乐与毛薛游,中诚为之竭。

天道直如弦,相逢且自前。

昔为贵公子,今为被褐贤。

天爵固恒在,龙性非尔便。

形式: 古风

感遇十八首(其八)

墨翟造木鸢,三年乃能飞。

梓庆齐七日,削鐻侔精微。

从来绝世技,宁寂中自挥。

至妙待孤赏,甘为庸俗讥。

形式: 古风 押[微]韵

感遇十八首(其九)

家本汉台边,且谈卢城事。

晋代昔陵夷,循寇飘风至。

黑云压城堞,白刃走官吏。

赤流溢通衢,阴雨出魑魅。

龙骧虽云廉,不镇兵戈气。

虽有高墉登,射隼曾何利。

遂使江干客,年年抆愁泪。

我欲歌此曲,此曲辞未既。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