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陈子升所作的《感遇十八首》中的第五首。诗中以第一人称叙述,表达了诗人对过往岁月的追忆和对理想追求的感慨。
首句“仆本炎峤士,畴昔游幽燕。”点明了诗人的出身背景和曾经的游历经历。炎峤士指的是南方的士人,幽燕则是北方的地区,这两地的对比暗示了诗人南北漂泊的生活轨迹。
接着,“幽燕俨神都,宫阙与天连。”描绘了幽燕地区的壮丽景象,宫殿与天空相连,象征着权力与辉煌。诗人通过这一景象的描写,反映了他对过去繁华生活的怀念。
“青琐复金马,簪绂何蝉联。”进一步描述了宫廷的奢华与官员的显赫地位,青琐和金马是皇宫的象征,簪绂代表官服,蝉联则形容官位的连续和家族的荣耀。这些词语的运用,展现了诗人对过去荣华生活的向往和留恋。
“策骏上金台,抗手怀高贤。”诗人想象自己骑着骏马登上金台,与高贤交谈的情景,表达了他对知识和智慧的追求以及对高尚人格的敬仰。
“行行历黍谷,慷慨将谈天。”诗人继续描述自己的旅程,经过黍谷,心中充满慷慨激昂,准备与天对话,体现了他对天地自然的敬畏和探索精神。
最后,“南归三十载,此路空悠然。”诗人回顾过去的三十年,虽然已经回到南方,但心中仍对北方的那段生活感到空虚和怀念。“岂伊道里隔,苦寒不敢前。”则表达了诗人面对困难和寒冷时的犹豫和退缩,同时也流露出对理想追求的坚持和无奈。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丰富的意象运用,展现了诗人对过往生活的回忆、对理想追求的渴望以及面对现实困境时的复杂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