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感遇十八首(其六)》由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诗人陈子升所作。诗中充满了对自由、超脱世俗和追求精神境界的向往。
首句“百年能几时,何不逍遥游”,诗人以百年为时间尺度,提出为何不选择一种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表达了对生命短暂的感慨以及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接着,“欲绝尘土迹,且居明月楼”两句,进一步描绘了诗人想要远离尘世喧嚣,寻找一片心灵净土的愿望,明月楼则象征着一个理想的精神家园。
“高情属遥漠,延睇舒层丘”两句,诗人通过“遥漠”和“层丘”的意象,表达了对广阔天地和深远精神境界的向往,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高远情怀。最后,“待我凌云翔,与子谈九州”则是对未来与志同道合者共同探索广阔世界的美好憧憬,体现了诗人对友情和共同追求的珍视。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由、超脱和精神追求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和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