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论才赋命不相干,凤有文章雉有冠。
羸骨欲销犹被刻,疮痕未没又遭弹。
剑头已折藏须盖,丁字虽刚屈莫难。
休学州前罗刹石,一生身敌海波澜。
这是一首表达诗人才华与命运不相符,遭遇挫折和困顿的作品。诗中通过对比凤凰有美丽的文章而雉鸡也有华丽的羽冠,来形象地说明即使有才能,也可能得不到应有的赏识和待遇。
"羸骨欲销犹被刻"一句,描绘了作者内心的痛苦与无奈,像是一块本想消失的兽骨,却仍然被人不断刻画,这是对诗人自身遭遇的隐喻。接着的"疮痕未没又遭弹"则更加深化了这种感受,形象地表达了作者身心所受到的重创。
"剑头已折藏须盖"一句,用剑比喻才华虽有损伤,但仍然在努力隐藏不为人知,而"丁字虽刚屈莫难"则透露出诗人面对现实无奈时的心理状态,虽然坚韧不拔,但在强大的外力面前,也不得不低头。
最后两句"休学州前罗刹石,一生身敌海波澜"表达了作者面对逆境仍然不放弃,继续学习和奋斗的决心。这里的“罗刹石”是古代用来磨砺刀剑的石头,比喻为学之难;而“一生身敌海波澜”则形象地表达了诗人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挑战,如同与汹涌的海浪作斗争,展现出一种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精神态度。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比喻和生动的形象,深刻地表达了作者内心的痛苦与挣扎,以及面对困境时的不屈不挠。
不详
(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早岁颠狂伴,城中共几年。
有时潜步出,连夜小亭眠。
月影侵床上,花丛在眼前。
今宵正风雨,空宅楚江边。
锦江滑腻蛾眉秀,幻出文君与薛涛。
言语巧偷鹦鹉舌,文章分得凤皇毛。
纷纷辞客多停笔,个个公卿欲梦刀。
别后相思隔烟水,菖蒲花发五云高。
竹露滴寒声,离人晓思惊。
酒醒秋簟冷,风急夏衣轻。
寝倦解幽梦,虑闲添远情。
谁怜独欹枕,斜月透窗明。
晚日宴清湘,晴空走艳阳。
花低愁露醉,絮起觉春狂。
舞旋红裙急,歌垂碧袖长。
甘心出童羖,须一尽时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