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十年常远道,不忍别离声。
况复三巴外,仍逢万里行。
桐花新雨气,梨叶晚春晴。
到海知何日,风波从此生。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元稹所作,表达了诗人对于远行和离别的不舍之情以及对未来长途跋涉的无奈与期待。诗中“十年常远道”一句,显示出诗人对于长久的旅行生活已经司空见惯,但每次离别时还是无法抑制内心的不忍。接着的“况复三巴外,仍逢万里行”,则描绘了诗人面临更加遥远和艰难的旅途,无奈中继续前行。
在下一联“桐花新雨气,梨叶晚春晴”中,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传达了一种淡然与接受的态度。这里的“桐花新雨气”和“梨叶晚春晴”都是美好的景色,但却是诗人在旅途中的孤独感受。
最后两句“到海知何日,风波从此生”,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未来能否到达目的地的不确定性,以及面对未来的无限风波所表现出的豁达。这里的“到海”通常指代遥远之地或终点,而“风波从此生”则是对将来可能遭遇的困难和挑战的一种预感。
整首诗通过对离别、旅途、自然景象以及未来不确定性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和深邃的思想内涵。
不详
(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晻澹洲烟白,篱筛日脚红。
江喧过云雨,船泊打头风。
艇子收鱼市,鸦儿噪荻丛。
不堪堤上立,满眼是蚊虫。
青衫经夏黕,白发望乡稠。
雨冷新秋簟,星稀欲曙楼。
连鸿尽南去,双鲤本东流。
北信无人寄,蝉声满树头。
嘉陵江岸驿楼中,江在楼前月在空。
月色满床兼满地,江声如鼓复如风。
诚知远近皆三五,但恐阴晴有异同。
万一帝乡还洁白,几人潜傍杏园东。
帝城寒尽临寒食,骆谷春深未有春。
才见岭头云似盖,已惊岩下雪如尘。
千峰笋石千株玉,万树松萝万朵银。
飞鸟不飞猿不动,青骢御史上南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