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帝城寒尽临寒食,骆谷春深未有春。
才见岭头云似盖,已惊岩下雪如尘。
千峰笋石千株玉,万树松萝万朵银。
飞鸟不飞猿不动,青骢御史上南秦。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冬雪后山林的静谧景象。"帝城寒尽临寒食,骆谷春深未有春"两句表明时值在严寒的冬末,但依然没有春天的迹象,给人一种时间似乎停滞的感觉。
接着,"才见岭头云似盖,已惊岩下雪如尘"描述了山岭上云气浓厚,如同覆盖,而岩石间却突然飘落着细小的雪花,宛如尘土,这种对比强烈地描绘出自然界的奇妙和诗人眼中的意境。
"千峰笋石千株玉,万树松萝万朵银"则是对雪后山林景色的具体描写。这里的“笋石”指的是竹子初生时的样子,“松萝”则是积雪后的松枝,这些形象通过对自然物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深刻的情感和精细的观察。
最后两句“飞鸟不飞猿不动,青骢御史上南秦”构成了一幅静谧而生机勃勃的画面。飞鸟不再翱翔,猿猴也不再跳跃,一切生命活动似乎都在这深冬之中缓慢了节奏。而“青骢御史上南秦”则是在这样的宁静氛围中,诗人提及了一匹青色的好马和一位朝廷派往南秦的官员,这里可能隐含着某种政治或个人情感的寄托。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其细腻的自然写实和深远的情感寄托,在中国古典文学中占有一席之地。
不详
(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司马子微坛上头,与君深结白云俦。
尚平村落拟连买,王屋山泉为别游。
各待陆浑求一尉,共资三径便同休。
那知今日蜀门路,带月夜行缘问囚。
渥洼徒自有权奇,伯乐书名世始知。
竞走墙前希得俊,高悬日下表无私。
都中纸贵流传后,海外金填姓字时。
珍重刘繇因首荐,为君送和碧云诗。
昔年我见杯中渡,今日人言鹤上逢。
两虎定随千岁鹿,双林添作几株松。
方瞳应是新烧药,短脚知缘旧施舂。
欲请僧繇远相画,苦愁频变本形容。
雨香云澹觉微和,谁送春声入棹歌。
萱近北堂穿土早,柳偏东面受风多。
湖添水色消残雪,江送潮头涌漫波。
同受新年不同赏,无由缩地欲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