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别朱子蓉

石鼓响枯桐,琥珀拾纤芥。

声气各有期,类聚焉足怪。

夫子本世胄,弱冠怀慷慨。

著书东溪阳,四海方横溃。

抗志师古人,屈身惭后代。

昨来匡庐顶,更蹑罗浮背。

中夜见朝曦,陵高阅九派。

清旷惬奇怀,浩涆资挥洒。

长揖王侯前,矩步炎州外。

虽抱柳下和,无伤首阳隘。

蹇予卧丘园,贞疾恒不瘥。

握手涉旬时,方舟更逾迈。

高曲虽和稀,宿心为一快。

如何万里别,复此三秋届。

草木变以衰,溪山明可画。

去燕恋匹俦,归雁投蒲稗。

离居易永久,触物多叹喟。

何时御轻风,相寻越江介。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陈恭尹在明末清初时期所作的《赠别朱子蓉》。诗中描绘了与友人分别的场景,充满了深情厚谊和对友情的珍视。

首句“石鼓响枯桐,琥珀拾纤芥”以自然景象起兴,石鼓之声与枯桐之音交织,琥珀之色与纤芥之形并列,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邃的氛围,预示着即将展开的情感交流。

接着,“声气各有期,类聚焉足怪”两句,借声音与气息的对应,暗示了人与人之间情感的共鸣与契合,强调了友谊的珍贵与独特性。

“夫子本世胄,弱冠怀慷慨”赞美友人的出身与年轻时的豪情壮志,表达了对其才华与理想的肯定与敬佩。

“著书东溪阳,四海方横溃”描述友人勤奋著书,其学识与思想影响四方,展现了其卓越的学术成就与深远的社会影响力。

“抗志师古人,屈身惭后代”表达了对友人追求高尚人格与坚守传统美德的赞赏,同时也流露出对后世未能继承其精神的遗憾。

“昨来匡庐顶,更蹑罗浮背”通过友人游历名山大川的经历,展现其开阔的视野与丰富的内心世界。

“中夜见朝曦,陵高阅九派”描绘了友人在夜晚见到黎明曙光,登高远眺,寓意着对未来充满希望与期待。

“清旷惬奇怀,浩涆资挥洒”表达了友人面对自然美景时的愉悦心情与创作灵感的激发。

“长揖王侯前,矩步炎州外”体现了友人不畏权贵,坚持自我,追求自由的精神风貌。

“虽抱柳下和,无伤首阳隘”引用典故,表达了友人即使身处困境,也能保持内心的平和与坚韧。

“蹇予卧丘园,贞疾恒不瘥”自述自己因病卧床,无法与友人一同游历,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遗憾。

“握手涉旬时,方舟更逾迈”回忆与友人相聚的时光,以及之后的分别,表达了深厚的情谊。

“高曲虽和稀,宿心为一快”虽然相聚短暂,但心中充满了满足与快乐。

“如何万里别,复此三秋届”感叹分别后的距离遥远,时间漫长。

“草木变以衰,溪山明可画”描绘了季节更替,自然景色的变化,象征着时光的流逝与生命的轮回。

“去燕恋匹俦,归雁投蒲稗”以鸟儿的迁徙比喻人的情感与追求,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与思念。

“离居易永久,触物多叹喟”抒发了长时间分离后的孤独与感慨。

“何时御轻风,相寻越江介”表达了渴望再次相聚的愿望,寄寓了对未来的美好期待。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与对友情的颂扬,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社会、自然的深刻思考与感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收录诗词(1900)

陈恭尹(明末清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初号半峰,晚号独漉子,又号罗浮布衣,汉族。著名抗清志士陈邦彦之子。清初诗人,与屈大均、梁佩兰同称岭南三大家。又工书法,时称清初广东第一隶书高手。有《独漉堂全集》,诗文各15卷,词1卷

  • 字:元孝
  • 籍贯:广东顺德县(今佛山顺德区)龙山乡
  • 生卒年:1631 ~1700

相关古诗词

夏初郊行

仆本草泽人,信宿滞城阙。

出郊见苍翠,超然百忧失。

连峰上不穷,众芳渺如一。

凝云远树杂,冒水新苗出。

升高望海郡,千里何飘忽。

极浦映日明,沧流际天毕。

旷心既以怡,素交复投漆。

挥杯酹流光,百年偶兹日。

形式: 古风

答别余生生

升高望千里,我心伤如何。

何况千里外,送子归岩阿。

岩穴匪君乡,甲第在京华。

莽莽戎马时,伏处亦已多。

霖雨不泽物,积之犹为波。

至人不为龙,无乃将为蛇。

及时念先人,匪独为君歌。

形式: 古风

进帆石门怀古

春至景渐暄,舟行日堪玩。

矧抱昔人心,而怀斯世叹。

平陂互倚伏,今古如宵旦。

石门虽夙游,风物亦殊观。

积峡启奔流,平沙衍高岸。

帆回断飙急,棹去馀萍散。

融融出渚云,役役将归雁。

卷舒宁自期,寒暑为谁换。

浮生贵不朽,金石有销烂。

仰羡楼船人,英声烜西汉。

形式: 古风

赠别陈岱清司李

旌旗集枉渚,舟楫辞河湄。

玄冬首北路,白日方南驰。

霜江无浊流,落叶纵横飞。

扬越非殊乡,山川中间之。

离别忽千里,浩歌临路岐。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