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天岩夜坐书怀(其一)

山僧头未白,一树已飘零。

石古云无性,潭空月有灵。

暮天同脉脉,生事但冥冥。

不识禅关近,藏山雨气青。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青]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夜晚在通天岩下静坐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深邃的哲思与自然的宁静之美。

首联“山僧头未白,一树已飘零”,以山中老僧的未白之头和一树的凋零景象开篇,营造出一种岁月流转、万物更迭的氛围。山僧象征着修行者,未白之头暗示着时间的流逝,而一树的飘零则预示着生命的短暂与自然界的无常。

颔联“石古云无性,潭空月有灵”,进一步深化了这种自然与哲学的探讨。石头历经沧桑,似乎失去了生命之性;而潭水空寂,却映照出月光的灵性。这里通过对比,表达了对自然现象背后深层意义的思考,即看似无生命的物质其实蕴含着某种内在的活力或精神。

颈联“暮天同脉脉,生事但冥冥”,将视角转向天空与人间,暮色中的天空仿佛与人的情感相通,而生活的真相则显得模糊不清,充满了未知与神秘。这一联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引出了对人生意义和宇宙真理的追问。

尾联“不识禅关近,藏山雨气青”收束全诗,表达了诗人对于禅宗智慧的追求与向往。禅关象征着通往内心深处、理解宇宙奥秘的途径,而藏山雨气青则暗示着在自然之中寻找答案的可能性。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命、自然和宇宙的深刻感悟。

收录诗词(254)

俞明震(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通天岩夜坐书怀(其二)

尘垢含生理,因循得道腴。

书留残劫在,心比古人孤。

静觉天无异,愁听鸟自呼。

褰裳宁有待,迷路满榛芜。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虞]韵

夏夜山寺纳凉即景偶成

一峰高受雨,远色尚空明。

露草虫相语,风林月有声。

夜凉贪坐久,幽极觉愁生。

又见晨光动,劳劳愧此情。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行县至雩都入山寺避暑夜雨不寐

四围修竹一山风,避暑人来佛殿空。

扰攘虫飞灯影外,微茫秋在雨声中。

昨非未必今皆是,世短终知境不穷。

我比山僧更顽固,但将心事付鸿濛。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重过樟树镇

短日荒荒入乱流,隔年重见望津楼。

樯梢一雁悄然立,天外群山相向愁。

论世不妨存幻想,微吟时复触沉忧。

支离一觉虔南梦,针孔光阴笑白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