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节斋挽诗(其三)

早岁登门叨赏异,暮年造阙喜追陪。

每从省户供词去,多向都曹诵句来。

逐客赠年今尚在,痴儿别饮恰方回。

湖边握手如前日,身隔千山叹玉埋。

形式: 七言律诗

鉴赏

这首挽诗《陈节斋挽诗(其三)》由宋代诗人林希逸所作,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对逝者的深切怀念,展现了深厚的人文关怀与哀悼之情。

首联“早岁登门叨赏异,暮年造阙喜追陪”以时间线索开篇,描述了与逝者陈节斋早年相识、晚年重逢的情景。早年的“登门叨赏异”,既表达了初次见面时的惊喜与敬仰,也暗含了对陈节斋才华横溢的赞誉;而“暮年造阙喜追陪”,则体现了晚年对陈节斋的深切怀念与追随,以及对逝者精神世界的向往与追求。

颔联“每从省户供词去,多向都曹诵句来”进一步描绘了与陈节斋交往的日常情景。无论是从官署中获取文书,还是在都曹处诵读诗句,都充满了对陈节斋文学才华的推崇与欣赏,同时也暗示了两人在文学创作上的交流与合作。

颈联“逐客赠年今尚在,痴儿别饮恰方回”则转向对逝者的哀悼。这里,“逐客赠年”可能是指陈节斋生前赠予的珍贵之物或智慧之言,如今仍存留人间,象征着逝者的精神遗产永存;“痴儿别饮恰方回”则以拟人化的手法,将逝者比作回归的痴儿,表达出对逝者的深切怀念与不舍。

尾联“湖边握手如前日,身隔千山叹玉埋”以湖边重逢的场景为喻,表达了对逝者离世的惋惜与哀痛。即使相隔千山万水,那份曾经的握手之暖,那份心灵的契合,依然历历在目,难以忘怀。最后的“叹玉埋”则直抒胸臆,感叹逝者如同珍贵的玉石被埋没,表达了对逝者才华未尽展、生命过早消逝的深深遗憾与哀思。

整首挽诗情感真挚,语言凝练,通过对与逝者交往点滴的回忆,以及对逝者精神世界的追忆,深刻表达了对逝者的怀念与哀悼之情,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友情、文学与生命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809)

林希逸(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李斛峰尚书挽诗(其一)

公擢端平第,祥开日下云。

乾坤钟直气,星斗瑞斯文。

出处关时运,更尝厌俗氛。

白头需旧学,何事靳吾君。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

李斛峰尚书挽诗(其二)

论著千年计,崎岖二纪馀。

人多仇直疏,公不羡除书。

曳履归何晚,仪图事竟虚。

早知天许啬,恨不守茅庐。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

李斛峰尚书挽诗(其三)

中朝更几局,鸣世独铮铮。

奏疏如山稿,哀笳何处声。

虽孤岩石望,何损斛峰名。

应有遗书富,何时见集行。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李斛峰尚书挽诗(其四)

当年期集所,一榜上三人。

晚节惟公在,交情独我亲。

楚东分袂久,溪上得书频。

曾共茅檐宿,因行部入闽。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