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州吟(其三)

朝亦连州吟,暮亦连州吟。

连州果有信,一纸万里心。

开缄白云断,明月堕衣襟。

南风嘶舜琯,苦竹动猿音。

万里愁一色,潇湘雨淫淫。

两剑忽相触,双蛟恣浮沈。

斗水正回斡,倒流安可禁。

空愁江海信,惊浪隔相寻。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翻译

早晨在连州吟唱,傍晚也在连州吟唱。
如果连州真的有消息传来,一封书信便能传达万里心声。
打开信封,只见白云飘散,明亮的月光洒落衣襟。
南风吹过,仿佛听见舜帝的玉箫声,苦竹摇曳,又唤起猿猴的哀鸣。
万里的愁绪化为一色,潇湘之地雨水连绵不断。
两把剑突然相碰,如同双蛟在水中翻腾起舞。
江水斗转,漩涡回旋,怎能阻止倒流的趋势。
徒然忧虑江海那边的消息,惊涛骇浪阻隔了寻找的路。

注释

连州:古代地名,在今广东境内。
信:书信。
白云断:形容信封打开时,云气般的纸张。
堕:落下。
南风:夏季的和暖之风。
舜琯:古代乐器,象征舜帝的乐声。
苦竹:一种竹子,声音凄苦。
潇湘:泛指湖南一带,以其山水闻名。
蛟:传说中的龙类。
斡:旋转。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诗中反复提及“连州吟”,表达了诗人日夜不忘家乡的深切情感。"一纸万里心"则强调了一张纸信能承载万里之外的心意,展示了古代书信对于沟通远方亲情的重要性。

"开缄白云断,明月堕衣襟"用自然景物比喻思念之切,云和月亮都是超越时空的存在,而它们的变化似乎也能感受到诗人的愁绪。"南风嘶舜琯,苦竹动猿音"则是通过南风吹拂竹林的声音来比喻诗人内心的悲凉和孤寂。

"万里愁一色,潇湘雨淫淫"表达了诗人对远方的思念之深切,这种情感如同连绵不绝的长雨,无法排遣。"两剑忽相触,双蛟恣浮沈"和"斗水正回斡,倒流安可禁"则是用剑与蛟、水势比喻内心的冲突和挣扎。

最后,"空愁江海信,惊浪隔相寻"表达了诗人对亲人的思念如同浩瀚江海,而即便有书信的沟通,也被现实中的波涛所阻隔,难以真正相聚。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和丰富联想,展现了诗人深沉而复杂的情感世界。

收录诗词(499)

孟郊(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汉族,祖籍平昌(今山东临邑东北),先世居洛阳(今属河南)。唐代著名诗人。现存诗歌500多首,以短篇的五言古诗最多,代表作有《游子吟》。有“诗囚”之称,又与贾岛齐名,人称“郊寒岛瘦”。元和九年,在阌乡(今河南灵宝)因病去世。张籍私谥为贞曜先生

  • 字:东野
  • 籍贯: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
  • 生卒年:751~814

相关古诗词

闲怨

妾恨比斑竹,下盘烦冤根。

有笋未出土,中已含泪痕。

形式: 古风 押[元]韵

京山行

众䖟聚病马,流血不得行。

后路起夜色,前山闻虎声。

此时游子心,百尺风中旌。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凭周况先辈于朝贤乞茶

道意勿乏味,心绪病无悰。

蒙茗玉花尽,越瓯荷叶空。

锦水有鲜色,蜀山饶芳丛。

云根才剪绿,印缝已霏红。

曾向贵人得,最将诗叟同。

幸为乞寄来,救此病劣躬。

形式: 古风

卧病

贫病诚可羞,故床无新裘。

春色烧肌肤,时餐苦咽喉。

倦寝意蒙昧,强言声幽柔。

承颜自俛仰,有泪不敢流。

默默寸心中,朝愁续莫愁。

形式: 古风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