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孙莘老七绝(其五)

三年京国厌藜蒿,长羡淮鱼压楚糟。

今日骆驼桥下泊,恣看修网出银刀。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豪]韵

翻译

在京都生活了三年,厌倦了粗劣的食物,特别向往那淮河里的鲜鱼和醇香的楚地米酒。
如今我停靠在骆驼桥边,尽情欣赏着渔夫们撒网捕鱼,犹如银刀切割水面的壮观景象。

注释

京国:京都,这里指京城。
藜蒿:一种野草,代指粗陋的食物。
淮鱼:指淮河流域的鲜美鱼类。
楚糟:楚地酿制的米酒,泛指美酒。
骆驼桥:地名,可能指某个有骆驼经过的桥梁。
恣看:尽情观看。
修网:精细的渔网。
银刀:比喻渔网在水面上的动态,像银色的刀片。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巨匠苏轼的作品,名为《赠孙莘老七绝(其五)》。诗人在此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情感的寄托,展现了自己超脱世俗、豁达心境的生活态度。

“三年京国厌藜蒿”,这里的“三年”可能指的是苏轼曾在京城停留三年的经历,“厌藜蒿”则意味着对繁华都市生活的厌倦与不满。藜蒿,通常象征着贫困与低微,但在此处被用来形容诗人对于京城奢靡生活的反感。

“长羡淮鱼压楚糟”,则是表达了诗人对淮水之滨生活的向往。淮鱼即指产于淮河中的鱼类,楚糟则是用稻米酿造的美酒。“长羡”意味着深深的羡慕,而“压”字在这里有压酒的意思,即以新鲜的鱼肉来压制、发酵出美酒。诗人通过这样的描写,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渴望。

“今日骆驼桥下泊”,则是指诗人当日停留于骆驼桥下的情景。这一句流露出一种闲适自得的情怀,同时也透露了一种旅行中的随遇而安。

最后,“恣看修网出银刀”中,诗人以“恣看”表达了自己不再为世俗纷争所累的心态。“修网”指的是渔夫编织渔网的画面,而“出银刀”则是形容渔人的渔具锋利如同银器。这里,诗人通过对渔夫生活的描绘,以及渔具的精致描述,传达了一种超然物外、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情感。

总体而言,这首七绝以其清新隽永的语言,不仅展现了苏轼超脱红尘的心境,更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写,表露了诗人追求简约生活、与大自然合一的哲学思考。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赠孙莘老七绝(其六)

乌程霜稻袭人香,酿作春风霅水光。

时复中之徐邈圣,无多酌我次公狂。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赠孙莘老七绝(其七)

去年腊日访孤山,曾借僧窗半日闲。

不为思归对妻子,道人有约径须还。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删]韵

至秀州,赠钱端公安道,并寄其弟惠山老

鸳鸯湖边月如水,孤舟夜榜鸳鸯起。

平明系缆石桥亭,惭愧冒寒髯御史。

结交最晚情独厚,论心无数今有几。

寂寞抱关叹萧生,耆老执戟哀扬子。

怪君颜采却秀发,无乃迁谪反便美。

天公欲困无奈何,世人共抑真疏矣。

毗陵高山锡为骨,陆子遗味泉冰齿。

贤哉仲氏早拂衣,占断此山长洗耳。

山头望湖光泼眼,山下濯足波生指。

倘容逸少问金堂,记与嵇康留石髓。

形式: 古风

秀州报本禅院乡僧文长老方丈

万里家山一梦中,吴音渐已变儿童。

每逢蜀叟谈终日,便觉峨眉翠扫空。

师已忘言真有道,我除搜句百无功。

明年采药天台去,更欲题诗满浙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