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浮世仍逢乱,安排赖佛书。
劳生中寿少,抱疾上升疏。
日暖人逢鹿,园荒雪带锄。
知非今又过,蘧瑗最怜渠。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寄情自然的意境。"浮世仍逢乱,安排赖佛书"表达了诗人对纷扰世事的无奈和对精神寄托的渴望,将希望寄托于佛法或道德上的修养。"劳生中寿少,抱疾上升疏"则透露出诗人对于生命短暂、身患疾病的感慨,以及心向往佛地,求得超脱之意。
"日暖人逢鹿,园荒雪带锄"中的“逢鹿”可能暗指《庄子》中的故事,表达了诗人与世隔绝的隐士生活和对自然界的亲近感受。"知非今又过,蘧瑗最怜渠"则是说时间流逝不息,对于过去的过错或美好时光充满了留恋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比现实与理想、世俗与超脱的对照,展现出诗人内心的矛盾和对精神寄托的追求。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唐代诗人的高超艺术造诣。
不详
诗论家。自号知非子,又号耐辱居士。祖籍临淮(今安徽泗县东南),自幼随家迁居河中虞乡(今山西永济)。唐懿宗咸通十年(869年)应试,擢进士上第,天复四年(904年),朱全忠召为礼部尚书,佯装老朽不任事,被放还。后梁开平二年(908年),唐哀帝被弑,他绝食而死,终年七十二岁。成就主要在诗论,《二十四诗品》为不朽之作。《全唐诗》收诗三卷
乱后烧残数架书,峰前犹自恋吾庐。
忘机渐喜逢人少,览镜空怜待鹤疏。
孤屿池痕春涨满,小阑花韵午晴初。
酣歌自适逃名久,不必门多长者车。
箨冠新带步池塘,逸韵偏宜夏景长。
扶起绿荷承早露,惊回白鸟入残阳。
久无书去干时贵,时有僧来自故乡。
不用名山访真诀,退休便是养生方。
郊居谢名利,何事最相亲。
渐与论诗久,皆知得句新。
川明虹照雨,树密鸟冲人。
应念从今去,还来岳下频。
伤怀同客处,病眼却花朝。
草嫩侵沙短,冰轻著雨消。
风光知可爱,容发不相饶。
早晚丹丘去,飞书肯见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