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德夜泊寄福建提刑章屯田思钱塘春月并游

夙昔神都别,于今浙水遭。

故情弥切到,佳月事追遨。

太守才贤重,清明土俗豪。

犀珠来戍削,征鼓去啾嘈。

湖树涵天阔,船旗罥日高。

醉中春渺渺,愁外夕陶陶。

新曲寻声倚,名花逐种褒。

吟亭披越岫,梦枕觉胥涛。

论议刀矛快,心怀铁石牢。

淹留趋海角,分散念霜毛。

鲈鲙红随箸,泷波渌满篙。

试思南北路,灯暗雨萧骚。

形式: 排律 押[豪]韵

翻译

昔日离开神都,如今又遭浙水之难。
旧情更深切,月夜美景中寻找往昔时光。
太守才华出众,地方风俗豪迈。
犀珠般的士兵被派去戍守,征伐的鼓声嘈杂。
湖边树木映天宽广,船旗高挂日头之上。
醉中春意朦胧,愁绪之外夕阳温暖。
新曲伴着歌声寻觅,名花按种类受到赞赏。
吟诗亭旁是越地山峦,梦境中醒来听到胥江涛声。
讨论时针锋相对,内心坚定如铁石。
滞留海边,思念之情如霜白的头发。
鲈鱼片鲜红,竹篙上泷水碧绿。
设想南北道路,昏暗风雨交加。

注释

神都:古代京都,这里指洛阳。
浙水:浙江,古代泛指长江下游地区。
故情:旧有的情感或友情。
佳月:美好的月夜。
犀珠:比喻精锐的士兵。
征鼓:出征的战鼓。
淹留:长时间停留。
鲈鲙:鲈鱼做的菜肴。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人蔡襄所作的《崇德夜泊寄福建提刑章屯田思钱塘春月并游》,表达了诗人离别京都神都后,在浙水边的夜晚对故乡杭州的深深怀念。诗中通过描绘月夜景色和对友人的思念,展现了诗人的情感世界。

首联“夙昔神都别,于今浙水遭”回忆了过去的分别,如今身处浙水,流露出淡淡的哀愁。颔联“故情弥切到,佳月事追遨”强调了对旧情的深切怀念,以及对美好月色的追寻。颈联“太守才贤重,清明土俗豪”赞美了友人的才能和当地民风的淳朴。

接下来的诗句通过“犀珠来戍削,征鼓去啾嘈”描绘了夜晚的军旅氛围,湖景“湖树涵天阔,船旗罥日高”则展现出江南水乡的宁静与开阔。诗人借酒消愁,“醉中春渺渺,愁外夕陶陶”,在音乐和花香中寻找慰藉。

尾联“新曲寻声倚,名花逐种褒”表达了对艺术和自然的热爱,而“吟亭披越岫,梦枕觉胥涛”则寓言了诗人对家乡的梦境。最后,诗人感慨人生离散,“淹留趋海角,分散念霜毛”,并想象着远方的鲈鱼和泷水,以及江南雨夜中的灯火。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绘和内心感受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故土的深深眷恋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收录诗词(420)

蔡襄(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北宋著名书法家、政治家、茶学家。任泉州知府时,主持建造了中国现存年代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桥泉州洛阳桥;任福建路转运使时,倡植福州至漳州700里驿道松;在建州时,主持制作武夷茶精品“小龙团”,所著《茶录》总结了古代制茶、品茶的经验。所著《荔枝谱》被称赞为“世界上第一部果树分类学著作”。工书法,诗文清妙,其书法浑厚端庄,淳淡婉美,自成一体,为“宋四家”之一。有《蔡忠惠公全集》

  • 字:君谟
  • 籍贯:兴化军仙游县(今枫亭镇青泽亭)
  • 生卒年:1012年3月7日-1067年9月27日

相关古诗词

授转运使罢州端居述怀

被诏领均漕,前解闽州符。

掩关谢来宾,释然舍挛拘。

日晏眠空斋,啼禽在高梧。

神情已欣快,痾恙还轻苏。

暂閒固自适,况与尘滓殊。

勿乐夸毗子,开眼趋畏途。

投身试罗网,反用腴妻孥。

精虑成长谣,鉴此非迷愚。

形式: 古风 押[虞]韵

清暑堂中秋夜饮

江国初凉夕漏均,青天无翳地无尘。

莲花剪綵灯光灿,蕉叶倾金酒味新。

时节暗迁应不再,欢娱难得莫辞频。

明年今夜中庭月,依旧寒光别照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移居转运宇别小栏花木

三年对小栏,花蘤见颜色。

红薇开已久,春风长先得。

素馨出南海,万里来商舶。

团团末利丛,繁香暑中拆。

馀畦十数种,亦自尚风格。

念尔幽芳性,乞致多手植。

瑶草固微生,栽培子岂德。

别去重来看,犹使中情恻。

形式: 古风

寒食乐词

皇州令节已藏烟,帝渥乘时锡广筵。

和气去添春色重,恩光来助日华鲜。

千声凤吹朱门里,一番花香谷雨前。

更喜簪裳嘉宴日,亲逢干羽治平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